买黄金时你会算一笔账吗?懂行的人都知道,金店的利润核心在加工费。主流品牌通常在大盘价基础上加价200元左右,一口价产品再贵也不会偏离大盘太多;水贝这类批发市场更狠,只加几十块就能拿货。所以大多数消费者要么选水贝批发款,要么挑品牌基础款——毕竟加工费越高,持有成本就越高,谁不想兼顾装饰和保值呢?

但有个品牌偏要打破规则:三番五次提价,克价比大盘价翻了2.5倍,却照样被疯抢。它就是老铺黄金,10月底刚完成今年第三次涨价,最大涨幅达28%。随手翻一款锁骨链,克价接近2000元,而当天国际金价才950元左右。
看到这你肯定会问:谁会当这个"冤种"?
事实却打了脸:上海恒隆广场新店开业时,有人半夜就去排队,最长要等4小时;北京SKP门店常年挂着"排队超2小时"的提示牌;双十一天猫黄金项链热销榜前三名,全是老铺黄金的产品。

高价+爆款的组合,让老铺黄金的业绩一路狂飙。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飙到22.68亿元,同比暴涨285.8%,把一众老牌金店甩在身后。这个看似"反常识"的品牌,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先澄清一个误区:老铺黄金其实一点也不"老"。它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对比1929年问世的周大福、1999年创立的周大生,妥妥的行业新人。真正让它站稳脚跟的,是创始人徐高明的"跨界履历"。
1964年出生的徐高明,早年在岳阳畜牧水产局当水产大楼总经理,端着人人羡慕的"金饭碗"。90年代下海潮中,他没跟风扎进批发、餐饮这些热门赛道,反而在1995年创办了虹桥旅游公司,主打在景区卖文房四宝、古董书画和佛教收藏品。这段经历让他摸清了"老钱群体"的消费逻辑:他们不差钱,更看重文化底蕴和稀缺性。

2004年,徐高明趁热成立"金色宝藏",靠租赁、合作等方式在商场和景区卖佛教文化产品,而老铺黄金最初只是这个公司旗下的一个业务分支,专门做古法黄金珠宝。
2009年,为了精简架构,老铺黄金单独开店,首店选在了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这个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第一店"的地方,专营工艺美术品和贵金属,自带高端氛围滤镜。
首店面积不大,但风格极具辨识度:中式老钱风的装潢里透着宗教仪式感,不仅摆着不少佛教主题产品,还专门辟出一个房间供奉纯金三世佛。
用料上更是"不计成本",当时其他品牌都做空心素镯降低成本,老铺黄金偏要做实心款,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更关键的是,它是行业里第一个主打"古法金"概念的品牌。

可能有人要问:古法金到底是啥?简单说就是用古代皇家金匠的手艺,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做出来的金器表面多是哑光、砂状肌理,逛过大博物馆的人都有印象——里面展出的古代金饰,全是标准的古法金工艺。
但这种工艺门槛极高,光核心技法就有镂胎、垂叠、錾刻、花丝等十几种,加工费本来就贵;加上古法金要做造型就得用足料,克重普遍比普通金饰大,一叠加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更要命的是,早期老铺黄金还融入了不少宗教元素,和追求"性价比"的普通消费者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所以2009年开店后,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在周大福、老凤祥等"周姓天团"垄断的市场里,几乎没掀起水花。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

这一年,老铺黄金从金色宝藏彻底拆分,独立运营后走出了一条"反传统"的路。传统金店想做大,靠的都是加盟扩张,周大生、老凤祥的加盟店占比都超过95%,选址专挑人流量大的商圈;老铺黄金却偏要"反着来":不加盟、只开直营店,而且非顶流商圈不进。

2016年,它在北京SKP开了第一个专柜——要知道这里是高端消费的风向标,周围全是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奢侈品门店。
之后老铺黄金的每一家店,都复制了这种"奢侈品选址逻辑",在上海恒隆、杭州大厦等顶级商圈扎根。门店装修更是下血本,中式书房的布局,大量黑色元素营造高级感,还学LV设了专属茶室,里面的茶具全是金器打造。
最绝的是每家店都有个"小黑屋",里面摆着几十万的文玩摆件和收藏级金器,最出名的"越王宝剑"专柜价近150万。
但这地方不是谁都能进,只有受邀的VIP或消费达标客户才能参观,反而勾起了贵妇们的好奇心,不少人专门为了进小黑屋消费。

服务更是把"奢侈品体验"拉满。只要走进门店,不管买不买,店员都会端上依云矿泉水和歌帝梵巧克力;一对一专属服务全程讲解设计和文化内涵,没有半点推销的压迫感。
更离谱的是排队福利,中午发两荤两素的盒饭,下午茶时间店员会出来发巧克力、小面包,把"等待"变成了一种享受。选址、装修、服务都对标奢侈品,产品能跟上吗?还真能。
2018年左右,"古法风"突然在珠宝圈爆发,老凤祥、周大福等品牌纷纷跟风,但老铺黄金凭借先发优势和独特设计,把"古法金"玩出了新高度。比如2019年推出的足金镶嵌产品,直接颠覆了行业规则。
懂行的都知道,足金质地软,普通爪镶根本固定不住宝石,所以行业里做镶嵌都用18K金或铂金。

老铺黄金却靠古法工艺强化结构,解决了足金镶嵌的稳固性问题,既有黄金的保值属性,又有珠宝的装饰性,一下子就抓住了高端消费者的痛点。借着这股东风,老铺黄金彻底起飞,被贴上了"黄金界爱马仕"的标签。

为了巩固高端定位,它还学奢侈品玩起了"涨价套路",每年提价两三次,部分爆款还会搞绝版,进一步刺激消费。
数据显示,老铺黄金在全国十大高端购物中心的覆盖率达80%,仅次于宝格丽、卡地亚等国际奢侈品品牌。说白了,老铺黄金卖的根本不是黄金,而是"黄金+古法工艺+传统文化+奢侈品体验"的组合拳,本质是品牌溢价和情绪消费。

这个定位刚好踩中了一个真空地带:比传统金饰有文化和体验感,比奢侈品有材质价值。就像创始人徐高明说的:"卖黄金的如果比不过卖皮具的,我们要回去反省。"
在消费降级的当下,买老铺黄金既不会被骂"智商税",又能彰显品味,自然成了高端人群的首选。
但风光背后,老铺黄金的隐患也在显现。

最大的问题就是"易复制性",随着它的爆火,越来越多金店开始跟风做古法金,甚至推出"平替款"。
比如老铺黄金的热门金刚杵项链,市面上相似款一抓一大把,克重和工艺差不多,价格却便宜30%-50%。
招股书里的信息更暴露了短板:老铺黄金40%的产品都是第三方代工,头号供应商就是工美集团。而工美集团自家的古法金产品,价格比老铺黄金便宜不少,业内人士透露两者工艺几乎没差别。这意味着消费者花的高价,很大一部分是品牌溢价,而非工艺差异。

品牌辨识度不足也是个硬伤。奢侈品之所以值钱,靠的是高辨识度的设计,比如LV的老花、爱马仕的 Birkin。但老铺黄金的古法金饰,和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差异不大,普通人根本认不出来。戴一款几十万的金饰,别人只会问"多少克",不会问"什么牌子",这让追求"身份彰显"的消费者很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老铺黄金的成功还是值得借鉴。它没有陷入传统金店"价格战"的泥潭,而是找到"黄金+奢侈品"的细分赛道,用文化和体验撑起溢价。

但在模仿者越来越多的当下,它能不能守住"黄金界爱马仕"的地位,还要看未来能不能做出更有辨识度的产品。
最后想问一句:如果有预算,你会买2.5倍大盘价的老铺黄金,还是选性价比更高的普通古法金?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