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界的爱马仕“降价60%”高端也酸奶卖不动了么?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近期,高端现制酸奶的代表性品牌Blueglass(阿秋拉尕酸奶)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门店显著下调了多款主打产品的售价。原本定价在30元至40元区间的酸奶产品,如今普遍回落至20元至30元价格带,部分经典款甚至出现低于20元的促销价格。这一被部分消费者形容为“信仰松动”的降价举措并非孤例。

市场上,无论是现制酸奶还是商超渠道的高端低温酸奶,原本坚挺的价格体系都开始显露出松动的迹象。简爱、乐纯、卡士等品牌的经典高端产品线,部分电商促销价格相比以往高点有10%至20%不等的回落,或通过推出规格略小、价格更亲民的新品“变相”靠近主流价格区间。

曾几何时,“高端”是低温酸奶市场最耀眼的标签,但Blueglass的降价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整个高端酸奶市场深层次的涟漪,市场格局在悄然重塑。

褪色的光环:高端酸奶市场步入理性回归期

首先,Blueglass的降价有个大背景:上游原奶价格在经历一段时期高位运行后,近两年出现显著回调。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鲜乳平均价格相较峰值年份回落幅度达到约12%。同时,国际脱脂奶粉等原料进口价格也有所下降。成本的实质性改善,为终端产品价格调整提供了基础空间,高端酸奶品牌成本压力得到缓解, 过去赖以支撑高定价的成本压力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此时若坚守高价,已显得缺乏充分的成本支撑。

其次,酸奶作为短保质期产品(通常在21天左右),对库存管理与销售周转具有极高要求。尤其在消费增长势头整体趋缓、消费者决策趋于理性的背景下,高端酸奶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库存与周转压力。若无法维持高速动销,临近保质期的产品价值将急剧降低,甚至变成损耗。降价促销因此成为快速激活销售、清理库存、保障现金流、避免实质性亏损的务实选择,是生存压力下的现实应对。

另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消费者打开钱包的时候,变得更加谨慎。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消费者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意愿呈现显著收缩态势。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明显提升,在食品饮料选择上更注重“功能性与价格相符”的理性原则。曾经作为“轻奢”符号的高价酸奶,其光环效应在“值不值”的理性拷问下正逐渐褪色。消费者不再愿意为虚高的品牌溢价支付过多成本。

除此之外,高端酸奶因为高溢价的原因,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传统乳业巨头如伊利、蒙牛,持续加码中高端低温酸奶市场,其产品线覆盖宽泛,价格带分布广,凭借强大的渠道渗透力和品牌认知度对纯高端品牌形成挤压。同时,众多新兴品牌涌现,加剧了细分市场的竞争烈度。在有限的“大盘子”里,分食者增多,迫使原有高端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定价策略以维持市场份额,降价成为争取消费者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格局重构:降价背后的市场脉动

Blueglass的降价行为如同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显著加剧了高端酸奶阵营的内部分化。部分品牌选择跟随降价或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新品线,力求稳住基本盘。部分品牌则可能选择收缩战线,聚焦核心城市与高净值客群,更强调产品的专业功能性(如更精准宣称营养成分、提升特定菌种含量)或独特体验,试图在细分领域维持溢价。而缺乏独特价值支撑、单纯依靠营销包装支撑高价的品牌,在价格泡沫被挤压后,生存空间将急剧收窄,面临严峻挑战。市场分化趋势已然显现,并将持续加剧。

与此同时,高端酸奶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

消费者对“高端”的理解正从单纯的“高价”或“包装精美”,转向更加务实、可量化的价值维度。消费者开始要求高端酸奶必须提供“看得见的健康益处”,如明确的营养成分(足量蛋白质、特定益生菌种类与数量、低糖/无糖)、可追溯的优质原料(有机奶源、无添加),或真正独特的风味口感体验。价格不再是定义高端的唯一标准,性价比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产品的“价值锚点”正从概念营销向真实功效与品质体验回归。

而高端酸奶的核心消费群体特征,也正在发生着悄然地变化。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中产及高净值人群依然是基本盘,但其消费行为更具选择性。更引人注目的是,年轻一代消费者(Z世代)对高端酸奶的态度更加实用主义。他们重视产品的健康属性与社交分享价值,但对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溢价认同度降低,更易被高性价比的创新产品吸引。新的消费势力正在重塑市场偏好,高端酸奶品牌的营销策略与产品定位必须适应这一群体理性而多元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端酸奶的核心战场也正在多元化。传统商超渠道受到线上电商(尤其是生鲜电商平台)和即时零售(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的强力冲击。电商平台凭借强大的促销能力和便捷的到家服务,成为价格敏感时期消费者购买高端酸奶的重要选择,对价格体系形成直接影响。Blueglass、乐纯等原本依赖线下精品门店或自营渠道的品牌,也纷纷加大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布局与促销力度,线上渠道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渠道变局深刻影响着高端酸奶的价格策略与销售模式。

未来走向:在理性时代寻求突围之道

短期内,迫于竞争压力和消费者预期,高端酸奶品牌的整体价格重心下移趋势,可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经历过这一轮调整后,预计市场将寻找并形成一个新的、更能被主流消费者接受的“相对高端”价格平衡点(例如主力产品稳定在15-25元区间)。纯粹依靠低价竞争并非可持续路径,新的价格体系需要建立在高品质、强功能性和可接受利润率的稳固平衡之上。价格波动将逐步趋缓。

长期看,未来高端酸奶竞争的核心壁垒将高度依赖于“真实可验证的健康功效”。这要求品牌在研发端持续投入,从原料端(如特定品种牛乳、功能性配料)到生产端(如保留更多活性物质的新型发酵/杀菌工艺),再到科学严谨的功能性验证(如通过权威第三方进行临床研究或功效测试),构建起难以被竞争对手快速模仿的技术护城河。只有建立起坚实的科学支撑体系,高端酸奶才能在新价格体系下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此外,突破传统杯装酸奶形态的局限,探索更丰富、更契合细分需求的产品形态(如便携式高蛋白酸奶条、专业运动后恢复酸奶饮品、睡前助眠配方酸奶)和食用场景(如办公室健康零食、代餐解决方案、特定人群营养补充),将成为品牌差异化突围的重要方向。满足更精准、更多元的健康与生活方式需求,是品牌摆脱同质化价格战、开辟新增长空间的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供应链效率问题。

在价格理性回归、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新常态下,供应链的精益管理与运营效率优化,将成为决定高端酸奶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能力。这涵盖了从上游可控优质奶源的建设(保证品质与成本稳定),到生产环节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如自动化、节能工艺),再到下游冷链物流效率提升与终端库存精准管理(减少损耗、提升周转)的全链条优化。高效、敏捷、低损耗的供应链体系将成为支撑品牌在理性消费时代立足并发展的核心基础竞争力。

结语

Blueglass等品牌的价格回调,绝非孤立的市场事件,这是高端酸奶市场经历狂热增长后的必然调整,是整个行业在成本结构变化、消费理性回归、竞争格局深化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深刻转型信号。它标志着那个仅凭概念和包装就能支撑超高溢价的“泡沫时代”已经落幕。

未来高端酸奶市场的竞争,将步入一个更注重“硬实力”的新阶段。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将是看得见的科学功效支撑、经得起检验的卓越品质、契合需求的创新体验,以及高效运作带来的合理价格。唯有真正回归产品本质、尊重消费者价值感知、并具备强大综合运营能力的品牌,才能在理性消费主导的“后泡沫时代”赢得持续的青睐与增长。高端酸奶的故事,正在翻开回归价值本源、拼真实内功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美食   酸奶   品牌   价格   消费者   市场   溢价   产品   理性   价值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