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兴:国家还是直接发钱吧

7月9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国家公布了消费价格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令人大吃一惊。刺激消费刺激了几年,消费还是没有被刺激起来。

0.1%,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经济的深层矛盾:东西便宜了,消费却没热起来;GDP保持着5%以上的增长,居民花钱的底气却没跟着足起来。

这种“增长与消费不同步”的现象,说到底是需求端的“毛细血管”堵了——钱没有顺畅地流到最需要消费的人手里,而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或许正是打通堵点的关键一步。

看物价的具体变动,更能明白消费的“虚火”在哪。

猪肉价格跌了8.5%,菜市场里的肉摊前依旧冷冷清清,不是大家不爱吃,是钱包里的钱得先顾着房贷、学费这些硬支出;鲜果和水产品价格涨了6%和3%,但鲜菜、粮食还在降价,这说明普通家庭的消费在“精打细算”:贵的少买,便宜的多囤,整体开销没增加,消费自然拉不动。

非食品领域更明显,交通通信价格降了3.7%,5G套餐和新能源汽车越来越便宜,可省下来的钱没变成新的消费,反而进了储蓄账户;教育、医疗这些服务价格在涨,却都是不得不花的“被动消费”,算不得真正的消费活力。

这种消费疲软,和整体经济的“结构性紧绷”分不开。

1—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GDP,可企业利润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说明工厂开足了马力生产,东西却卖不上价、走不动量。

新能源汽车产量涨了近五成,终端销售却跟不上,市场内卷越来越严重,库存越堆越多;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超三成,可全球贸易摩擦的阴影下,外需说不准哪天就“踩刹车”。

更关键的是就业,青年失业率比较高,不少家庭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波动,就算知道“消费能拉动经济”,也只能先攥紧钱袋子——毕竟,没人敢拿下个月的房贷赌“消费回暖”。

这时候提“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不是拍脑袋的想法,而是对症下药。

发钱的核心是让最需要花钱的人拿到钱。中低收入家庭拿到几千块,大概率不会存起来,而是立刻变成菜市场的肉蛋、超市的日用品、孩子的教辅书,这些钱流到商家手里,老板才能有钱进货、雇人,工人有了收入再消费,形成“钱生钱”的循环。就像杭州发消费券,1块钱补贴能带动5块钱消费,要是换成现金,灵活性更高,效果只会更好。

有人担心发钱会引发通胀,可现在的问题是“通缩压力”——东西太多、买的人太少,价格才往下掉。

这时候注入的消费需求,更像是给“缺血”的市场输血,让价格稳住、生意活起来,反而能避免企业因亏损裁员、居民因失业更不敢花钱的恶性循环。

而且钱可以精准发,瞄准收入低、储蓄少的群体,他们的每一分钱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不像高收入群体,发了钱可能还是存起来。

说到底,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得好,而消费的本质是“有能力花钱、有信心花钱”。

上半年的数据已经说明,光靠降价、靠生产端发力远远不够,得从需求端“破冰”。

直接发钱不是万能药,但它能最快让老百姓感受到“手里有钱”的踏实,让市场感受到“有人花钱”的暖意。

当消费的毛细血管通了,经济的血液循环才能真正活起来,增长才会有更坚实的底气,全能的经济增长目标才能完成。

有了经济稳步增长基础,国际国内的许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李建兴,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财经   国家   李建兴   价格   经济   老百姓   毛细血管   手里   便宜   块钱   东西   新能源   底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