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世界钱景说
编辑/世界钱景说
锅圈食汇刚交出一份亮眼财报,门店总数冲到10761家,季度就新增361家。
可没等庆功,吉林白山一位张女士的遭遇,就把这份风光浇了个透心凉。
她在锅圈买的毛肚,拆开包装就看见一只苍蝇,隔着塑料袋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还不是孤例。
往前倒十天,10月21号有网友晒图,锅圈的“七珍菌菇荟”里,居然混着个烟头。

预制菜行业偶尔出点小问题不算新鲜,但一个月连爆两起这么扎眼的事,就不是运气差能解释的了。
我特意翻了锅圈的第三季度财报,收入预计能到20.5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不少。
对比整个预制菜板块的平均增速,锅圈这成绩确实能拿得出手。
可再看看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它的吐槽堆了不少。
有人说买的糖蒜早过了期,有人发现乌鸡卷连生产日期都没有,还有人在松茸拌饭酱里嚼到了塑料袋。

更让人揪心的是去年9月,有消费者在火锅底料里发现蛆虫,监管部门都介入了。
本来觉得锅圈作为港股上市企业,品控应该靠谱,后来发现我想简单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写着,今年它已经因为原料抽检不合格、标签不合规,收过三次行政处罚了。
质量问题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
有下沉市场的加盟商私下说,最近熟客少了快两成。
我去看了看它的抖音直播间,11月的观看人数比10月掉了近四分之一。

如此看来,门店数量涨得再快,营收数字再好看,也架不住一次次消耗消费者的信任。
锅圈能有今天的规模,加盟模式功不可没。
2017年在郑州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它还只是个卖火锅食材的小牌子。
2020年特殊时期,大家都在家吃饭,它趁机猛涨,三年时间门店从1441家冲到9221家。
到2023年10月,正式突破万店大关。
这个速度有多夸张?蜜雪冰城用13年才开万店,绝味鸭脖花了14年,锅圈只用6年。

核心秘诀就是加盟。
早期它喊出“0加盟费”,还承诺1.5公里半径保护,对县城里想创业的人来说,诱惑力真不小。
截至今年上半年,10400家门店里,自营的才14家,剩下全是加盟的。
但加盟这把剑,伤敌人也伤自己。
“1.5公里保护”后来成了空话,有些地方3公里内挤着5家锅圈店,自己人抢自己人生意。
更要命的是加盟商质量没法保证,进货渠道、储存条件没人盯牢,问题自然就冒出来了。

我见过它一款撒尿牛肉丸的配料表,光原料就列了20多种,肥牛卷更是标注“牛肉等”,按国家规定,这根本不符合标签规范。
锅圈的日子不好过,不光是自己出问题,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卷。
以前它靠低价占下沉市场,现在盒马、永辉这些巨头都来抢食。
盒马的火锅食材专区销售额涨得飞快,还能当日达。
叮咚买菜的“大满冠”品牌,光火锅丸滑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了锅圈。

整个行业也在降温。
速冻米面卖得不如以前,火锅人均消费从86块多跌到77块。
想新开火锅店的人也少了,今年新增的火锅企业只有2.2万家,比以前少了一大半。
外部夹击下,锅圈的客单价也降了,今年第三季度平均下来,比去年少了3块多。
无奈之下,锅圈开始想新招。
上游砸钱搞供应链,建了7家自有工厂,还把华鼎冷链全资买下来,现在全国大部分门店都能次日达,供应链成本降了不少。

下游在抖音、美团上搞直播,“毛肚自由”套餐卖得还行,门店里还装了24小时无人设备,覆盖夜宵场景。
最显眼的是它押注的两个新方向:小炒和露营。
小炒用智能炒菜机,2分钟就能出菜,一份15到25块,比老乡鸡便宜。
露营则搞“食材+器具”一站式服务,让消费者空手就能去露营。
但这些新路子,能不能走通还是个未知数。

老乡鸡在快炒赛道已经布局了1200家店,消费者认可度不低,锅圈的机器炒菜味道能不能赢过人家,得看市场反馈。
露营套餐更麻烦,受天气影响大,北方一入秋,买的人就少了,而且复购率特别低,只有12%。
毫无疑问,锅圈的处境挺尴尬。
靠加盟冲起来的万店规模,如今成了管理负担。
想靠新场景突围,又面临激烈竞争。
它的问题,其实是整个预制菜行业的缩影:光跑规模没用,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

如果锅圈能把食品安全的漏洞堵上,把加盟管理抓严,再让小炒、露营这些新业务从“尝鲜”变成“刚需”,或许还有机会。
毕竟,“在家吃饭”的需求还在,只是消费者越来越挑了。
对锅圈来说,现在不是比谁开的店多,而是比谁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方便。
这个坎迈过去,才能真正稳住脚跟。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