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欠税、关店,市值从巅峰时期的百亿港元到现在不足十亿,曾经火爆的日式网红拉面鼻祖—味千拉面,在中国真的“凉透”了。
作为日式快餐的初代网红,味千拉面曾是不少国内消费者关于日式拉面认知的启蒙。打着“大骨熬汤”的产品噱头,味千拉面也一度俘获过不少拉面爱好者的芳心。然而,如今的味千拉面,日子过得是一年不如一年。
据其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额相较同期下降5.4%,归母亏损2022.04万人民币。再看味千如今0.83港元的股价,更是跌得一塌糊涂。相比上市以来最高股价16.47港元,已缩水近95%,市值蒸发148亿。
那么,曾经的“拉面大王”味千拉面,当初是怎么火起来的,现在又为什么混得这么惨呢?
01
味千拉面最初起源于日本熊本市,创始人叫重光孝治。但他其实是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台湾人,原名叫刘壇祥,早期在日本留学,毕业后就留在日本定居,娶妻生子,并改名为重光孝治。
1968年,重光孝治在一次大裁员中丢了工作,没了工作的他赋闲在家,天天给女儿煮面。妻子看他手艺还挺好,就鼓励他开间面馆解决生计。于是在熊本市,一家只有8张椅子,名叫“味千”的小面馆开张了。开张后,因为口味独特,重光的生意做得还不错,几年间就开出了好几家分店。
而味千拉面之所以在中国兴起,离不开一个叫潘慰的女商人。1995年,潘慰到日本考察项目,偶然间吃到味千拉面,她觉得味道很不错。拉面的生产效率又很高,于是萌生出想要在中国推广的想法。
她找到重光孝治,表示自己想要在中国代理味千拉面。一般来说,这种品牌代理权最长签约不会超过40年。但潘慰说服重光,一口气拿到了味千在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三个地区的永久独家代理权。
拿到味千的代理权回国后,潘慰很快在香港开出了第一家味千拉面。和日本味千一样,香港味千也主打平价美食。潘慰印了一万张广告连发好几天,口号是“10元吃饱,20元吃好”。出租车司机来吃面,还有8折优惠。如此力度让味千拉面在开业当天就吸引了2000多名的哥来捧场,店门口排起长龙,味千在香港一炮而红。
后来,潘慰又陆陆续续在香港开了十几家店。到了1997年,她看到吉野家在大陆生意兴隆,便也决定走出香港,北上开店。第一站,就选在了深圳。
只是到了深圳后,潘慰没有立刻开店,而是带着员工摆起了面摊,并且打出了那句经典slogan,“大骨熬汤五十年”。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很吃汤底熬制这一套,尤其是广东人,煲靓汤那就是刻在DNA里。所以尽管味千卖到15元一碗,生意也很好,前来的食客络绎不绝。短短8天时间,营业额就超过了20万。
试水成功后,潘慰对在内地开设分店的想法信心十足。很快,大陆第一家味千拉面就在深圳华强北开业了。开业第一个月便实现盈利,4个月后深圳开出5家味千。
之后,味千一路开挂。1999年到上海开店,随后又点亮了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
但和在日本、香港的平价不同,大陆版味千被赋予了日式人设,带着港风,开在一线城市顶级商场,一碗面就要三四十,突出一个贵气。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味千拉面这么贵,还这么火爆呢?
02
这跟时代经济背景以及文化交汇有很大的关系。你想一下,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处于什么阶段呢?改革开放、外资涌入、经济腾飞,大家对外来事物充满新鲜感,接受度越来越高。而且当时不少外资食品涌入,一碗拉面三四十是很贵,但咬咬牙也能吃得起,吃完还能炫耀好一阵。
另一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大量日本动画、电视引进国内,其中“拉面”作为影视作品中日式餐饮的“王者”,在无数年轻人心中种下了好奇的种子。像品牌哥我在看《火影忍者》时,就被鸣人最爱的一乐拉面馋到疯狂流口水,以至于一直对日式拉面有一层好吃滤镜。
而彼时拉面味千的出现,就刚好填补了国内日式拉面市场的空白,吸引了不少面食爱好者想去吃日式拉面“尝鲜”。
2007年,味千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的味千更是加快扩张脚步,门店一家接一家地开。到2011年,味千门店数量已达到662家,相较2005年的56家门店,可谓是走向品牌巅峰。
另一边,味千拉面的火爆,也成功助力潘慰在2007至2010年,连续4年蝉联“胡润餐饮富豪榜”首富,被誉为“拉面女王”。当时的潘慰接受采访,说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五年后,让味千的门店突破1000家。
然而现实是,意外总会比成功更先来临,味千的“五年千店”计划还没看到曙光,业绩就开始急速下滑。而给味千致命一击的不是别人,正是它一直全力宣传的汤底。
前面我们提到的slogan,大家还记得吧,“大骨熬汤五十年”,号称其一碗汤360毫升,钙含量就有1600毫克,是肉类的十倍,牛奶的四倍。但事实却让味千狠狠打脸。
2011年7月,有媒体爆出味千拉面的猪骨熬汤根本不存在,汤底实际上是用汤粉、汤料勾兑而成。消息一出,市场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起初,味千并没有承认媒体的说法,而是用一份中国农业大学的鉴定报告回应媒体,报告显示味千的汤料样品中的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钙元素。但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全盘否定,并声明从未认证味千拉面产品。
随后,网上就有人曝出这份证明其实是味千花6000块买的。
民间重锤后,官方也开始放出石锤。先是广州药监局调查后表示,味千拉面的汤料用的就是浓缩汤料包,供应商在上海。
然后上海市工商局也出面了,对味千拉面处以20万元的行政处罚,理由是“虚假宣传”。
各方重压之下,味千拉面虽然最终发布了道歉信,承认自己使用了汤料包,但依旧强调:我虽然用调料包,但用的也是大骨熬制的“骨汤原液”。
只能说啊,味千这嘴是真硬。“骨汤门”事件后,对味千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它将日式拉面原本高高在上的人设砸个稀碎,顾客与店家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味千的销售业绩也一落千丈,股价跌幅超过40%,总市值缩水76.3亿元,味千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03
那怎么办呢?潘慰想到的方法是:从门店经营向投资领域进军。但这一次,潘慰的投资并没有像发现味千一样的好运。
2015年,外卖兴起,味千陆陆续续拿出7000万美元入股百度外卖,企图搭上百度这趟高速驰骋的互联网列车。但没想到,百度外卖只是外卖舞台上的昙花一现。不到两年,百度外卖就在外卖大战中惨淡出局,连带着味千拉面当年整体业绩巨亏了5个亿。
到了17年底,投资风波还未平息,味千内部又曝出贪腐事件: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涉嫌挪用公司资金2600多万港元。这哥们贪污的手段也很简单:他使用可擦拭的原子笔填写支票金额,再交给潘慰的弟弟潘嘉闻签字。原本的金额很小,潘嘉闻签字后,再改成大金额。就这样,刘家豪竟然前前后后挪用了2600万,而且时间跨度长达7年。
到这里,味千外部有舆论围剿、投资失利,内部又有不让人省心的高管,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都齐了。那该怎么破局呢?味千的选择是重回产品,毕竟只有好产品才有好销量。可问题是,这一条正道也被味千走歪了。
众所周知,味千的招牌是拉面,大家去店里,也都是奔着日式拉面的新鲜感去的。可味千这几年并没有在拉面上下功夫,而是盲目推出很多新品,炒饭、炸鸡、煎饺……试想,一个以日式拉面闻名的餐厅,谁会想在里面来一份泡菜炒饭啊?
除此之外,味千还在忙着开店,连开多个子品牌。
东西烧、孙三郎、喜多藏、面屋武藏、味牛、麻布十番……从咖啡到烧烤,从日餐到西餐,能做的都做了,却没有做成的。这几年烧烤热,味千还借势推出过烧烤屋,计划光上海就要开30家店。可PPT计划书是小甜甜,执行起来就成了牛夫人。最终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而就在味千不停折腾的时候,国内餐饮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伴随着电商、外卖的兴起,速食拉面产品层出不穷。比如创立于2016年的拉面说,其中经典的豚骨拉面,有汤包、有叉烧、还有素菜,再配上一份半干生鲜面,5分钟在家就能煮出一份还不错的日式拉面。 甚至有网友说汤达人也颇有味千拉面的味道。
另一方面是,近几年,中国的本土面食正在快速崛起,像前几年资本热捧的“兰州拉面三巨头”陈香贵、张拉拉和马记永。相较于味千,它们的产品种类和服务细节都更上一层。另外,不仅是拉面,在面食赛道上,还有五爷拌面、重庆小面、和府捞面等一众品牌,全部实现了市场的快速扩张。那有这么多选择,谁还会只钟情于一碗毫无新意和诚意的日本舶来品呢?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式餐饮在国内整体是呈现衰落趋势的。像曾经和味千一样火爆的吉野家,这几年也是关门、亏损,坏消息不断。究其根本,还是这些日式餐饮性价比低、创新不足,越来越跟不上新生消费者的需求了。
总得来说,味千当初能在国内走红,本来就有时代风口的成分。但是它并没有努力将风口延续下去,在产品、服务上下功夫,而是只想搞营销搞噱头,最终只能是脱离群众,被抛弃在时代的洪流中了。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