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刷到不少本地新闻,广州半个月砍掉二十四条公交线,北京一年撤了二十四条线路。
小地方更难熬,保定因为没钱补公交,好几条线路直接停运,湖南耒阳的公交公司实在撑不下去,也开始缩减班次,刷着这些消息,不禁让人担心,我们天天坐的公交车,会不会哪天就彻底消失了?
说起来,公交车曾经可是香饽饽,倒退十几年,马路上私家车没几辆,网约车、共享单车更是听都没听过,那会儿上班、上学、逛街,大家首选都是公交。
公交司机这工作,端的是铁饭碗,工资稳定,逢年过节还有福利,不少人挤破头都想干,月票往兜里一揣,早晚高峰挤得前胸贴后背也不觉得苦。
转折出现在大概十年前,那年全国公交客运量冲到七百八十一亿八千八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可从那之后,数字就开始走下坡路。
到第八年,每辆公交车每天平均只拉一百三十八个人,只有巅峰期的三分之一,哪怕疫情结束生活恢复正常,客流也没见反弹,去年全年算下来,每辆车每天也就拉一百六十人次。
客流量断崖式下跌,直接把公交公司推进了亏损深渊,现在跑公交,成本和收入根本不成正比。
跑一公里成本五元七角,票钱只能收上来三元二角,每跑一趟都在倒贴钱,拿成都公交举例,去年营收十一亿二千三百万元,最后还亏了一亿零八百万元。
为什么曾经红火的公交行业,突然就不行了?仔细想想,主要是大家的出行选择变太多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三十二岁那年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就超过二亿六千万辆。
自己开车多方便,不用卡点等车,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网约车兴起后,手机上点一点,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行李多、赶时间的时候特别省心。
短途出行,电动车几乎成了标配,买菜、接送孩子,骑上就走,完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再加上地铁、轻轨这些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速度快又准时,长距离通勤的人都被抢走了,这么多竞争对手,公交车的吸引力自然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公交公司的日子也越来越难,以前公交是民生工程,政府补贴兜底,票价压得很低,方便老百姓出行。
但现在地方财政压力大,教育、医疗、养老哪样都得花钱,公交补贴的优先级就往后排了,有些城市甚至直接砍掉补贴,公交公司一下子没了救命钱。
这边补贴减少,那边成本却在疯涨,油价动不动就波动,新车采购价格贵,司机工资也得跟着涨,里里外外都是花钱的地方,公司资金链能不断裂就不错了。
公交行业不景气,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公交司机,以前大家羡慕的稳定工作,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公司没钱,工资发不出来、拖欠工资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工作强度却一点没降,每天开车超过十小时是家常便饭,早晚高峰堵车、遇到乘客抱怨,心里的委屈没处说。
线路一条接一条地停,不少司机面临转岗、下岗,连饭碗都快保不住了,当然也有人积极找出路,去开定制公交,或者参与智能调度系统的工作,但整体来看,这个职业的光环早就褪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公交公司也没坐以待毙,这两年一直在想办法自救,比如搞“公交+快递”的跨界合作,就挺有创意。
郑州这边,公交公司和顺丰想到一块儿去了,以前晚上公交车停着也是闲着,现在好了,直接改装成运快递的车,三百多辆夜班车,晚上不载人改拉货,既不耽误白天拉乘客,又能多赚一笔快递运输费。
南京503路公交车也很会搞副业,白天正常拉着乘客跑,顺路还捎上本地的土特产、新鲜果蔬,这样一来,原本得第二天才能送到的东西,现在两小时内就能全城送达,又快又不耽误事儿。
为了吸引乘客,不少城市还推出主题公交车,洛阳每年牡丹花开的时候,满大街跑着“牡丹号”公交,车身画着雍容华贵的牡丹,车里连扶手、座椅都印着牡丹图案,语音播报还会介绍牡丹文化,旅游季吸引了不少游客专门来打卡。
青岛则主打浪漫牌,推出“爱恋青岛”主题车,粉粉嫩嫩的装饰,专门吸引情侣和年轻游客,这些特色公交,不仅让坐车变得有意思,还成了城市文化宣传的活招牌。
环保方面,电动公交车越来越多,广州计划明年实现纯电动公交全覆盖,既省钱又环保,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注重绿色出行的年轻人。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也给公交车行业带来不少新变化,以前公交车不管有没有人坐,都得按固定时间、固定路线跑,特别浪费。
现在好多城市都通过大数据分析大家平时都爱去哪儿、什么时候出门,然后灵活调整公交线路和发车时间,这样既省了油钱,又提高了效率,再也不用空车瞎跑了。
部分地区还试点无人驾驶公交,虽然目前还在摸索阶段,但未来或许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安全性。
手机上的公交APP也越来越好用,等车时间、换乘方案、在线购票都能一键搞定,出行方便了不少。
说到底,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毕竟对很多老年人、低收入群体来说,公交依然是最经济、最方便的出行方式。
只要公交公司坚持创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多些关注,公交车完全有可能迎来“第二春”。
未来的公交车,可能会更智能、更绿色、更人性化,定制公交、社区微公交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地铁、共享单车等一起,组成更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
国外就有不少成功经验,日本的公交以准时、高效闻名,通过优化线路、提供多样化服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客流量,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公交车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公交车一定能重新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