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西部省份,甘肃的经济发展历程与陕西有着许多的相似性,同样是一五二五时期的156个苏联援建项目和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这两次全国性的工业分配打下的基础。
No.1
兰白起势,四郡分野——一五二五时期
甘肃发展的第一桶金,准确的说应该叫第一桶油,是玉门油田。
之前的文章聊陕西的时候提到过,开发于1905年的延长石油是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而1939年由国民政府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井,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石油矿场,抗战时作为全国大后方,产出了全国90%以上的原油。
此时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油气勘探程度最高的区域,以至于到了建国初期,西北大区制定《西北地区经济建设三年计划草案提要》(1951-1953)时,直接指出“只有玉门油矿是西北唯一可观的一项,但是比起西北油藏量和全国需要量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要钻更多的井,建更多的设备,扩大产能以满足全国建设需求。
玉门油田建设到1958年时,已经扩产到了75万吨,居于全国第一位。尽管之后被油气储量更大的克拉玛依和大庆油田相继超过,但这些后起之秀的油田开发,都离不开玉门油田的经验、技术和人才储备(三大四出的玉门精神)
。咱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就是玉门人,从玉门油田去支援大庆油田会战的。
铁人王进喜
但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早熟”同样意味着会“早衰”。
80年代时玉门油田开始走下坡路,98年油田产能降至38万吨的最低点,在为国家累计产出超1亿吨油,上交超120亿利税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这期间同为油城的后起之秀克拉玛依、大庆等都因油而设地级市,本省的后起之秀嘉峪关和金昌都因钢和镍设地级市,石油老兵玉门则是以酒泉代管县级市的级别存在,后来由于开采枯竭,甚至连市区都被迫从老君庙挪了地方。这也是整个甘肃省在历史上一直为国家战略让渡自身发展的一个缩影。
玉门随处可见的标语
还是接着说50年代,当时的甘肃,发展石化是第一要务,在加大勘探和扩大产能力度的同时,兰州建立了与石油相配套的兰州炼油厂、石油机械厂、炼油化工机械厂和合成橡胶厂等一批苏联援建重点工程。
当然作为省会的兰州牌面不止这点,还有轻纺代表-兰州第一毛纺厂,甘肃电子工业的鼻祖-长风机器厂、新兰仪表厂和万里机电厂这黄河北三厂。
隔壁的白银市因为有丰富的铜矿也获得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以及军工部的805厂(今天的银光化学集团)这两个大型苏援项目,收获第二。东南其他板块这时期基本就是农业和地方小工业为主了,他们的发展要等到下一个时期。
河西走廊则是一企造一城的模式,1964年,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出镍,他是今天的金川集团,也造就了今天的“中国镍都”——金昌市。
另一家企业则是酒泉钢铁,他造就了另一个人口才30万的地级市——嘉峪关。不过酒泉钢铁的发迹史一波三折,他虽然1958年就开始筹备建设了,不过转年就遇上了“以钢为纲”时期的大调整,“关停并转”的措施下,建设计划搁浅到了70年代才再次启动建设,所以这里就先不说了,下个时期还会再见到他。
这个时期酒泉地区最大的斩获是酒泉航天基地,从此开始酒泉几乎成了中国骄傲的代名词,只要出现在新闻里,就意味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进一步。
一五二五甘肃重点产业格局
总体而言,这个时期基本就奠定了甘肃能源(石油、核能,后来还有煤和风光电等)和矿藏(铁、铜、镍等)双驱动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No.2
整体加强,天水隆起-三线建设
时间来到60年代,国际形势大变,中苏交恶,苏联专家一夜撤离,苏联在蒙古边境陈兵百万,美国也封锁了东部沿海。边境紧张,备战阴霾下,为了保存工业的火种,国家决定把重要的工业从一线地区(沿海和东北)备份到西部内陆相对安全的三线地区,开启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示意图
三线建设总投资2052亿,甘肃省占了150亿,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当时为了应对战争要求工厂要“靠山、分散、隐蔽”,这个条件对甘肃来说真的是小意思,几乎每个县都能满足,这样一来,怎么分配就成问题了。甘肃没有选择继续做大做强原有基础良好的城市,而是突出一个雨露均沾,提出新建项目主要分布在新的九点一线(九点即酒泉、张掖、永登、红古、靖远、临夏、定西、天水、平凉,一线即白银至靖远宝积山的铁路线)的规划。
既有格局与新的九点一线规划
来分别看一下各个产业门类的空间分布。
军工类的是分布最均衡的,几乎全省覆盖。数量和类型最多的是新晋的宠儿天水和平凉,但最有名气的应该还是嘉峪关外戈壁滩上的404厂,他与网页错误代码404一样因为无法被找到而被人熟知,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基地之一,同样从事核研究的还有兰州人民都吃过的生产504雪糕的504厂,以及白银靖远县的279厂,此外规模稍大的就是平凉华亭县的52系军工(代号5203、5204、5206、5207)。
军工类主要分布
核研究企业504厂生产的雪糕
冶金类这个时期主要是增加了铝业三大厂——西固区的兰州铝厂、永登县的连城铝厂和定西陇西县的西北铝加工厂,兰州增加了全国铝产业基地的功能。同时伴随着酒泉钢铁建成,甘肃形成了嘉峪关钢铁、金昌镍、白银铜和兰州铝四大冶金类基地的格局。
冶金类格局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兰州、平凉、天水,天水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华天微电子前身就是此时建立的国营七四九厂;而机械工业同样是分布在东南板块的天水、兰州、临夏、白银,天水是机械投入最大的,1.5亿,将近兰州的2倍。
机械及电子产业格局
从实际项目建设分布来看,尽管提出的是九点一线,但主要还是分布在东南板块的,这波得到最大加强的,是名字反复出现的天水。最东头的庆阳没有获得这些工业类项目,他的收获就一个,数量少,但分量极重。这里在70年代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油气田-长庆油田,庆阳自此接过了玉门油田的接力棒,成为了甘肃新的油气生产基地。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其实收获不大,主要是一些轻工项目,如武威纺织厂、张掖造纸厂等。
长庆油田陇东片
这两波建设高潮下来,河西走廊有一个名字咱们一直没有提到过——就是同为河西四郡的敦煌。
这个时期的敦煌失去了同为河西四郡的辉煌,兰新线的修建相当于将传统的丝绸之路改线了,不再经过敦煌,敦煌区位逐步边缘化,自然与这些大项目无缘了,失落的敦煌都无法保持与其他三郡的对等地位,沦为了曾经平起平坐的酒泉的代管县级市。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没有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开发,敦煌的月牙泉、鸣沙山等自然本底以及莫高窟等历史遗存得以保留了下来,在文旅当道的今天,是甘肃最亮的一张名片。
所以在今天的发展背景下,敦煌在甘肃的权重应该有所提升的,瓦冰觉得升为地级市以敦煌不到20万的人口体量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不过可以参考河南对济源的思路,先变为省直管县级市,给予一定的省级权限,甚至可以由省文旅厅外派干部兼任敦煌主政领导,把文旅这条路走到底。
自此,我们看一下这波三线建设后所奠定的甘肃格局。河西地区形成以钢铁、石油、镍和稀贵金属为主的工业原材料产区;中东部地区以兰州、白银为中心的石化、有色金属、电子机械、轻工的综合工业区,东部天水为中心的电子、机械工业区;陇东平凉、庆阳的石油、煤炭、电力基地。从GDP数据来看,兰州遥遥领先,第二梯队分别是经三线建设强化后的天水、白银和庆阳。河西走廊因为金昌和嘉峪关独立成地级市各自独立核算,各市数据相对平均,没有特别凸显。
三线建设后总体格局
No.3
天水退位,东西崛起——改革开放后
兰州虽然在整个西部省会的竞争中略显疲态,但在甘肃省内,老大的地位还是无可撼动,有机会咱们单开一篇聊,本篇就不展开了。甘肃格局最大的变化在于甘肃第二城天水的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庆阳和酒泉的崛起。
甘肃1990与2023年各市州GDP
庆阳的崛起是意料之中的,毕竟有着全国最大的油气田主体摆在这,产能慢慢释放之后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瓦冰在看庆阳的人均GDP时是有疑惑的,51000的水平放在甘肃还算凑合,但这跟他石油城的地位是完全不匹配的。
同为油城,不提人口过少的克拉玛依,同为200万人口规模的东营,人均GDP16万,日渐衰退的大庆也仍有10万,隔壁延长石油所在的延安也是10万。长庆油田是一个处在发展上升期的产油基地,带给庆阳市的红利不应该只是这个数据。即便是长庆油田并非全部位于庆阳市内,但庆阳所在的陇东油区年产也过千万吨,与其他几个城市并没有明显的量级差距。
个中原因其实涉及到一笔历史账,长庆油田的总部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由庆阳搬迁到了西安,庆阳乃至甘肃省都没有享受到这笔庞大的总部经济的红利。不过长庆油田终归是处于上行期的油田,庆阳甘肃第二城的位置应该会坐的比较稳。
代表油城人均GDP
酒泉则是靠预判风口自力更生,以至于后来居上的典型。
80、90年代,在嘉峪关独立和玉门油田下行后,酒泉的经济是遭遇了困境的。但他很快就找到了方向,依托对能源行业的理解先行布局新能源。酒泉土地承载力差,很难像其他城市那样发展传统制造业,但他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属于风能二类资源区,是仅次于新疆的最优区域,于是早在1997年就在玉门搞出了大风车风电场,此后又加上光伏新能源,持续的耕耘终于在这几年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倾斜下获得了巨大回报,2020年时GDP还只有650亿,23年到了900亿,三年近1.5倍。
而且以风光能源为引子,吸引了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同时依托过往玉门油田的石化基础延伸,打造精细化工集群,由纯能源市转向工业城市,在他的带动下,河西板块在甘肃的经济权重比三线结束时还提高了3个百分点。
酒泉玉门风电基地
而昔日甘肃第二城天水的衰落,是瓦冰最难理解的。
三线建设时30多个大项目的落户,电子和机械制造的投资,他甚至是比兰州还多的。一直到90年,他都是甘肃无可争议的二哥,他的工业底子按理说是相当好的,但事实情况是,天水2023年的GDP才不到900亿,一二三产结构更是诡异的18.9:24.3:56.8。这种产业结构压根就不是一个工业城市该有的,而是一个农业城市的数据。
对比一下,隔壁的宝鸡,二产占比是57.5%,前面提到的酒泉,这个数据是44.15%。天水的掉队从90年代就开始了,三线打下的底子,除了电子产业有着以华天为代表的几家大企业撑着门面,大部分都没落了,而电子信息类的企业也都不是链主型的,只占据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作为支柱产业,产值也仅仅170亿。
这样的产业结构下,提供不了多少就业,人口外流在所难免,根据官方的数据,天水有70万人在外务工。好在这两年天水痛定思痛,在招商引资上有所斩获,引进了东旭集团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拉起了以OLED高端显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这个产业也有百亿级。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天水的区位条件决定了他必须要作为甘肃(口误)的一级,要承担省域副中心的担子,目前的天水,显然还市不配位,还是得抓住一切机会招商引资,工业为王,别搞房地产的老路子了。
2020年甘肃各市州房价排行(数据来源:安居客)
每个省份都有各自的使命,对于甘肃而言,战略作用要优先于经济发展。但现在时代已变,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不好,会失去太多的话语权,好消息是,新一轮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或许已经到来。就在前几天,国家审议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更早些的三中全会决议也提出要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又一次的产业和科技转移,民间称谓的新三线建设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这,或许是甘肃的又一次机会。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