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这家国际审计大佬,本来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谁知道因为恒大这事儿栽了个大跟头。
恒大地产的债务窟窿高达2.4万亿,这么大的雷,普华永道作为审计机构愣是没炸响,反而帮着捂盖子。结果呢,监管部门一查到底,罚单下来创了纪录,总共4.41亿罚没款,外加业务暂停半年,广州分所直接撤销。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审计失守的典型,牵扯出行业里那些见不得光的猫腻。普华永道从2009年起就给恒大做审计,14年下来,恒大的财务报表年年过关,可实际里面藏着多少水分,大家现在都看清了。
恒大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等方式,把报表做得漂漂亮亮,普华永道出具的无保留意见报告,让投资者和债权人放心大胆砸钱进去。
到头来,恒大爆雷,负债总额到2022年底已经滚到2.43万亿,普华永道也跟着挨板子。这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信誉崩盘的开始。
普华永道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就成了国企和地产大鳄的宠儿。
1992年他们在上海开张办事处,之后北京、广州等地接连布局。到2000年代,业务范围扩展到审计、税务和咨询,客户包括一大批央企和民企。
2009年恒大地产在香港上市时,普华永道就接手了审计活儿。从那时候起,双方合作长达14年,直到2023年初才结束。
恒大当时正值扩张高峰,项目遍布全国,涉足房地产、新能源车、文化旅游等领域。普华永道每年给恒大出具审计报告,都说财务数据真实完整,这让恒大在资本市场融到大把资金。
说到底,恒大靠借钱过日子,银行贷款、债券发行、预售房款,全都用上了。普华永道的报告成了信用背书,帮恒大把市值推到2017年的3700亿港元高峰。
可问题就出在审计过程上。监管部门后来查出,普华永道在2018到2020年的恒大审计中,程序设计和执行都严重失误。
举例说,他们在检查收入确认时,没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接受了恒大提供的假证据,没去独立验证。恒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2019年虚增3000多亿,2020年虚增2000多亿,总共5641亿收入是假的,利润也多报了920亿。
普华永道明知道报表有重大错报,还出具了无保留意见报告。这不是简单疏忽,而是直接助长了恒大的欺诈行为。证监会说,普华永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恒大地产的财务欺诈和债券发行欺诈。
财政部也指出,普华永道在审计2018年恒大报表时,没发现股权名义上实为债务的融资方式,导致重大会计错误没被揪出来。他们的审计底稿里,88%的项目观察记录是编造或不准的,还按恒大的要求排除某些物业审计样本。
恒大的债务窟窿是怎么滚到2.4万亿的?靠的就是这种虚假繁荣。恒大地产从2018年起,就用高杠杆模式扩张,负债率一路飙升。
到2020年,政府推出“三道红线”限制地产债,可恒大早就超标了。普华永道的审计报告帮着遮掩,让恒大继续发债融钱。结果,2021年恒大爆雷,财富产品暴雷,项目停工,购房者和债权人哭天喊地。
恒大补发的2021和2022年财报显示,亏损超8000亿,总负债2.43万亿。普华永道在这过程中收取了2.7亿审计费,可换来的却是帮恒大制造债务黑洞的罪名。
这事儿闹大后,普华永道内部也开始甩锅,辞退了6名合伙人和5名员工,中国区老大李丹也辞职了。可这些补救措施,挡不住监管的铁拳。
2024年1月,财政部启动了对普华永道的专项检查,重点瞄准恒大地产审计项目。检查组克服了恒大业务量大、人员离职等困难,挖出了普华永道的六大罪状:审计程序严重缺陷、缺乏独立性、帮恒大伪造报表、隐瞒重大错误等。
9月13日,财政部正式下文,对2018年普华永道审计违法行为顶格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1.16亿,同时警告、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撤销广州分所。
广州分所是直接负责恒大项目的,撤销意味着彻底关门大吉。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汤振峰、朱立为、蔡秀娟也被吊销证书,禁止从事相关工作。
证监会也没闲着,同一天公布处罚决定。针对普华永道在恒大2019和2020年年报及债券发行审计的失职,没收业务收入2774万,顶格罚款2.97亿,合计罚没3.25亿。
两部门加起来,总罚没4.41亿,这在中国审计史上是空前纪录,超过之前三年对50多家事务所的罚没总和。证监会强调,普华永道不光是审计疏忽,还帮着掩盖恒大的财务欺诈,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早在5月,证监会就对恒大地产罚了41.75亿,许家印也被罚4700万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现在轮到普华永道,监管的意图很清楚:零容忍这类监守自盗的行为。
为什么罚这么重?因为普华永道的失职直接助长了恒大的债务危机。恒大地产通过欺诈发行债券,融到大笔钱,却把窟窿越挖越大。普华永道的报告让市场误判风险,投资者买单。
财政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这次处罚是基于注册会计师法和行政处罚法,顶格处理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普华永道回应说,会吸取教训,提升服务质量,可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场面话。
业务暂停从2024年9月到2025年3月,这半年正是很多企业年审高峰,客户只能转投别家。普华永道在华业务本来就占全球重要份额,现在这下子,损失的不止是钱,还有市场份额。
罚单落地后,普华永道的麻烦远没结束。中国市场对它来说,本来是金矿,现在成了火坑。业务暂停半年,意味着没法接新活儿,现有客户也得转移。
多家上市公司已经解聘普华永道,转向本土事务所或别的国际巨头。客户流失是实打实的打击,短期内业务量锐减,长远看信誉修复难上加难。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莫哈默德·坎德说,恒大审计工作“完全不可接受”,他们已经采取问责行动,包括罚款现任和前任领导。可这些内部整改,能不能挽回中国客户的信任,还得打个问号。
更棘手的是,恒大清盘人可能追责普华永道。恒大在香港被勒令清盘,欠债超3000亿美金,清盘人正调查审计责任。普华永道如果被起诉,赔偿金额可能远超罚款。
全球范围内,这事儿也影响了普华永道的声誉。新兴市场国家会更警惕国际审计机构的潜在风险,业务拓展受阻。中国本土事务所如中瑞岳华、天健等,正借机崛起,抢占市场份额。普华永道在华员工超1.5万,现在人心浮动,优秀人才外流是大概率事件。
恒大案的余波,还牵扯到整个地产行业。恒大爆雷后,房企债务危机连锁反应,国人买房信心大跌。普华永道的下场提醒中介机构,别光顾着赚钱,得守住底线。
监管部门通过这案子,树立了权威,未来审计标准会更严,处罚更重。普华永道想重振旗鼓,得从头整改内部流程,加强独立审计。
可话说回来,14年合作酿成大祸,根子在利益纠葛上。普华永道本土化过程中,丢了职业操守,赌上商誉,现在付出代价也在意料中。中国市场大门没关死,但普华永道还能不能爬起来,得看它怎么自救。
恒大和普华永道的故事,不是孤例,而是行业问题的缩影。全球审计界这些年丑闻不断,从美国安然到如今恒大,审计机构一再卷入财务欺诈,暴露了监督机制的漏洞。
普华永道作为四大之一,本该是行业标杆,却在利益面前栽跟头。监管部门顶格处罚,就是要杀鸡儆猴,让其他机构引以为戒。未来,中国会加强审计规范,推动国际标准本土化,本土事务所也有机会弯道超车。
恒大案中,多少人因为普华永道的背书栽进去,现在追悔莫及。地产行业得吸取教训,摒弃高杠杆模式,转向健康发展。希望通过这事儿,市场更透明,大家的钱袋子更安全。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