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X
这位拥有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亿元)身家的大学教授,为何还坚守在一线课堂?
近日,AI数据平台Databricks在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突破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62亿元),有望成为全球估值第四高的AI独角兽,这也让外界关注到其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Ion Stoica。
Stoica教授的传奇人生早在2000年就已埋下。那一年,Stoica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导师是张晖。这位张晖教授本身就是个传奇,他是北大计算机学院84级的校友,后来成为卡耐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名师出高徒,Stoica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此后二十多年,他的身影再也未曾离开这片学术沃土。
深耕学术,对他而言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他所有创新的根基。他不是那种挂名教书的商人,而是真正的一线科研人员和教育者。他亲手推动并深度参与了伯克利三大传奇实验室的建立:2011年的AMP实验室、2017年的RISE实验室,以及2022年的天空计算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听起来学术味十足,却像是硅谷的“军火库”,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足以颠覆行业的核心技术。AMP实验室在短短五年存续期内,就搞出了25个科研项目,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ApacheMesos和ApacheSpark。RISE实验室则贡献了超过41个开源项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高性能分布式执行框架Ray。
而最近成立的天空计算实验室,更是直接踩在了生成式AI的浪潮之巅。这个实验室的目标宏大——让应用“一次写入,随处运行”,打破云平台之间的壁垒。
短短几年,它就贡献了52个项目,包括大模型推理引擎vLLM、AI作业框架SkiPilot,以及引爆社区的大模型对战平台ChatbotArena。
Stoica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自己做研究,更是一个顶级的人才孵化器。他亲自指导过的80多名学生,如今大多成了学术界的中坚、科技巨头的高管,或是自己创业公司的老板。他的博士生们,几乎都被他亲手推到了行业的最前沿。
他坚信,那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人脑子里充满了信念,总能提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所以,即便功成名就,他依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保持着与最新鲜、最大胆思想的直接连接。
如果说实验室是创新的土壤,那么Stoica就是那个最高效的农夫,他总能敏锐地嗅到哪颗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并把它移植到商业的沃土中。他亲自创办或孵化的知名初创企业,至少有七家,遍布数据基础设施和生成式AI等黄金赛道。
他的第一次创业试水,是2006年。那时,他与自己的导师张晖联手,创办了Conviva。这家公司专注于当时还很前沿的实时视频流分析,是全球最早利用AI技术实现视频播放自适应的平台之一。当你在观看视频时,画面能根据网络状况自动调整清晰度,背后就有Conviva这类技术的影子。这家公司后来拿到了1.1亿美元融资,客户包括福克斯和NBC环球这样的大厂。
而真正让他一战封神的,是2013年创立的Databricks。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他的“学术-产业”转化逻辑。Databricks的核心技术,正是源自AMP实验室的开源项目Spark。Spark是一个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框架,当年曾一举打破了数据排序速度的世界纪录。
Stoica和他在AMP实验室的团队,看到了Spark的巨大商业潜力,于是果断成立公司。他亲自出马,在2013到2016年间担任CEO,为公司打下坚实基础。如今,Databricks已经成长为一个估值突破1000亿美元的AI数据巨头,为超过60%的财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
Databricks的成功不是孤例,Stoica的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纷纷将实验室的成果商业化。
他的博士生李浩源,将AMP实验室的另一个项目Tachyon商业化,创办了Alluxio,一个以内存为中心的虚拟分布式存储系统,解决了Spark生态系统内的数据共享难题。如今,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里有九家都在用它的AI加速平台。
他的另一位学生BenjaminHindman,联合创办了Mesosphere(后更名D2iQ),其核心技术同样来自实验室的开源项目ApacheMesos。
这家公司曾是资本的宠儿,获得a16z等顶级风投的青睐,估值一度高达7.75亿美元。虽然它在2023年底因为业务转型等原因最终清盘,但也足以证明实验室项目的商业爆发力。
从Conviva到Databricks,Stoica和他的学生们,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创业矩阵。
这个矩阵的共同点是:技术源自顶尖大学实验室的开源项目,创始团队是师生关系,Stoica本人则以执行主席、董事长或顾问的身份深度参与,保驾护航。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维持如此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需要海量的资金,钱从哪来?尤其是在美国政府时常削减科研经费的背景下。Stoica的答案非常简单:用创业赚来的钱,反哺科研。
他将自己创业所得的巨额财富,毫不吝啬地投入到实验室的运营中。这笔钱,保证了他的团队能心无旁骛地进行最前沿的探索,不用为经费发愁。他甚至公开鼓励其他教授也通过创业来获取科研资金,并亲自担任UCB研究资金削减问题工作组的主席,为整个学术界寻找出路。
除了个人投入,他还利用自己在硅谷的巨大影响力,为实验室拉来了堪称豪华的“赞助天团”。谷歌、SAP、亚马逊、华为、英伟达、Meta、蚂蚁集团、AMD……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曾是或正是他所主导实验室的赞助商。
这种深度绑定,让学生们可以在拥有顶配设备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直接接触到产业界最真实的需求和最尖端的技术。
在他看来,大学的科研项目大多具有开源性质,这天然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企业可以轻松地使用和验证这些技术,一旦形成依赖,商业化就水到渠成。他曾指出,大多数公司是不会把他们最好的系统开源的,而这恰恰给了学术界机会。
这个“学术孵化、商业变现、资金反哺、人才再造”的飞轮一旦转动起来,就形成了强大的正向循环。学术探索不再是空中楼阁,产业创新也不再是无源之水。Stoica亲手搭建了一座横跨美国学术界和硅谷创业圈的坚实桥梁。
在一次的采访中,IonStoica道出了他成功的核心秘诀。他强调,对科研的专注才是他一切成就的根源。在他看来,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持续探索新想法的创造过程。
他明确表示,自己创业并非纯粹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物。这句话,从一个身家25亿美元的人口中说出,显得格外有分量。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创造”。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