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这次真是玩大了,总统辛鲍姆刚上任不到三个月,就祭出一波大招。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堪称近年来最激进的贸易动作之一。
原本以为能借此扶植本地产业、讨好美国盟友,结果一转身就撞上了现实的铁墙。
物价飞了、外资跑了、工厂停了、老百姓怒了。
墨西哥想当“北美制造中枢”,结果却像是自己把梯子给踹了。
说到底,墨西哥这次加税的背后,是一场对美国的政治投名状。
事情发生得非常“默契”:9月初,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访问墨西哥。
刚走没几天,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就宣布了这项关税改革提案。说是“保护本国产业”,更像是“讨好北方邻居”。
墨西哥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要对“没有与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加税。
听起来公平,实际上就是直指中国。
中国2024年是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墨西哥总进口的近20%。
换句话说,这一刀砍下去,不是削枝,是砍主干。
而美国的算盘也很清楚,2024年,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口”进入美国的比例激增超30%。
这条“曲线救国”的通道早就引起美国警觉。
重新谈判《美墨加协定》的信号已经释放,美国正在推动更高比例的“本地制造”要求,特别是汽车产业。
这时候,墨西哥“主动出击”,摆出对华强硬姿态,很明显是在打配合。
但问题是,墨西哥根本玩不起这种双边博弈。
它对美国的依赖极深:2024年对美出口超过5000亿美元,进口也有1400多亿,占其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而中国产品则是墨西哥制造业绕不过去的原材料来源。
现在一边得罪中国,一边被美国压价,自己却没半点议价能力。这不是两边通吃,这是两头挨打。
墨西哥经济部长厄伯拉特也承认,他们需要美国,也需要全球供应链。
但政策全篇给出的信号却是另一回事:只顾眼前压力,不管未来代价。
这次关税调整的“杀伤力”,可不是纸面数字那么简单。
提案覆盖1371个关税代码,涉及商品总额高达520亿美元,占墨西哥总进口的8.6%。
其中,轻型车辆税率翻倍至50%,汽车零部件税率从10%跳到50%,摩托车、钢铁、玩具等类目也都在35%左右。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进口成本暴涨。
尤其是家电、汽车、电动车这类高度依赖中国零部件的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惊人。
墨西哥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家庭耐用品价格同比上涨接近12%,通胀率从5.8%猛升至7.1%,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
汽车行业的压力尤其大,墨西哥身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出口国,于2024年向美国出口整车达280万辆,零部件出口超408亿美元。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汽车背后,有着大量来自中国的零件作为坚实支撑。
现在加税一来,生产成本直线上涨。
美国市场对价格极其敏感,业内测算,仅一辆中高端电动车,由于中国零配件加税、运输延迟等因素,成本直接增加1.2万美元。
而墨西哥本地制造商更是叫苦不迭:既付不起更贵的零件,又找不到替代供应,工厂只好关停,工人被迫放假。
墨西哥央行已经发出警告,此次关税可能导致出口损失80亿美元,边境工业区的失业率或将飙升至15%。
光是比亚迪、海尔、创维等中资企业,如果真的选择撤出墨西哥,整个制造生态就要断层。
而投资者的反应也非常现实,2024年墨西哥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骤降至1.1%,新项目占比跌破10%。
国际资本对墨西哥的政策稳定性产生质疑,资金流入明显减缓。
黑石、高盛等几家大型基金甚至直接暂停对墨西哥基础制造业的投资计划,认为其“政策风险过高”。
而在民生层面,这场“加税风暴”已经波及到普通家庭。
墨西哥全国消费者联盟称,家电、手机、日用品价格平均上涨8%-15%,中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最严重。
墨西哥原本是全球“地缘制造”的赢家,靠着地理位置、劳动力和与美加的自贸协议,吸引了大量制造业外资。
但现在,它正面临“产业链信任危机”。
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是稳定,不稳定的政策比高税率更让人头疼。
墨西哥政府这次突然出手加税,不仅打乱了跨国企业的生产计划,也让整个供应链陷入不确定。
通用、福特、现代、丰田等一众于墨西哥设厂的汽车企业,皆不得不仓促对采购策略作出紧急调整,以应对当前局势。
而美国的算盘也不复杂:构建“北美制造堡垒”,排除中国,稳住本地产业。
但它忽视了一个问题——墨西哥产业高度依赖外部技术和零部件,离开中国根本转不起来。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场贸易战正在引发全球供应链的“防御性重组”。
世界银行在9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若类似的保护主义趋势持续,全球GDP将在未来两年内下滑1.2%。
这表明,不仅墨西哥,其他依托全球制造网络的新兴市场国家,亦将面临“连坐”之风险,于全球化浪潮中,其发展或受诸多不确定因素掣肘。
中国方面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态,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歧视政策。
中方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绝不允许分毫侵害。
中国商务部也在第一时间与墨西哥方面进行交涉,呼吁其“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避免破坏中墨经贸合作基础”。
而墨西哥国内的声音也开始分裂。墨西哥中国商会公开发出呼吁,恳请政府对加税政策重新评估。
商会明确指出,此政策将直接侵蚀墨西哥对华出口企业的生存根基,对相关企业造成严重损害。
墨西哥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也发出警告:库存积压、资金断裂、销售下滑,整个行业正处在“系统性风险边缘”。
更有学者指出,墨西哥如果继续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不仅会错失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会,还可能沦为“美国战略外包”的牺牲品。
简言之,自己做不了主,还要为别人买单。
墨西哥这次“自讨苦吃”的操作,看似是在主动掌握经济命运,实则是把自己推入了被动的地缘经济夹缝。
一边是“北美制造”的战略诱惑,一边是全球供应链的现实逻辑,墨西哥最终选择了短期政治红利,却忽略了长期经济代价。
通货膨胀、外资出逃、产业链断裂、社会不满情绪上升……
这些都是加税决定带来的真实后果。而这场看似“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其实最终伤到的是墨西哥自己。
未来,墨西哥能否从这场政策反噬中走出来,还得看它是否愿意真正独立思考,而不是继续被战略盟友牵着鼻子走。
经济不是选边站队的游戏,更不是谁的棋子谁说了算。
资料来源:
墨西哥跟风美国对华加关税,这事怎么看?2025年09月13日 21:47 长安街知事
墨西哥的手在签字,真正握笔的,可能在白宫2025-09-15 07:43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