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欢迎印度人,都不欢迎中国人?
别说欢迎,甚至见到中国人就排斥,印度人在国外却常常被优待。
谷歌、微软的大老板是印度人,连美国最能赚钱的移民群体都是印度人,家庭年收入比白人还高一大截。
为啥西方对华人常常带着防备,却对印度人这么待见?印度人到底哪里好?
其实在400多年前就埋下伏笔了,那时候英国人在印度建殖民地,发现仅靠自己人管不过来,就想出了一个招:教印度人学英语、穿西装,培养一批听话的精英。
他们每年花10万英镑在印度办学,教贵族子弟读莎士比亚,学英国礼仪。
这些人后来成了“中间人”,帮英国人管印度人。
1947年印度独立时,已经有5万印度人通过留学、做生意在英国定居了。
当时英国人强推英语,估计没料到会有“印度英语”这种东西。这种英语发音怪、语法乱,英国人听着都头疼。
但印度人敢说啊,在硅谷开大会,印度工程师拿着PPT就敢用这英语演讲;在英国议会,印度裔议员也用这英语辩论。
反观当年的华人移民,大多是去修铁路、开餐馆的劳工,没这“语言优势”,起步就差了一大截。
2023年美国有个数据挺惊人:印度人家庭一年平均能赚12.8万美元,是白人的两倍,比华人还高。
在硅谷,谷歌、微软这些大公司里,印度高管占比非常高。
他们能这么牛,靠的是“抱团”。他们私下用家乡语言聊天,对外却一口“印度英语”,遇到机会互相帮衬,就像搭积木一样,慢慢在公司站稳了脚跟。
还有个细节,印度人不管走到哪,族群凝聚力特别强。
对比之下,华人移民就显得各自为战了。有人怕被说“不融入”,有人埋头干活不爱争机会。
纽约唐人街的老华侨就常说:“我们就像一盘散沙。”
1972年,非洲的乌干达总统阿明突然下令:“把所有印度人赶走!”
这一下,5万印度人逃到英国,这些人里不少是掌控乌干达生意的富人,带着10亿英镑到了英国,买房、开店,顺便把咖喱鸡变成了英国酒吧的标配菜。
西方对印度移民的“热情”,其实藏着小算盘。他们需要印度制衡其他国家,抢印度工程师也是因为他们“很听话”。
而华人呢?西方总担心他们“会不会胳膊肘往外拐?”哪怕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华裔,有时也会被问“你到底站哪边?”
不过印度人也有自己的烦恼。英国最富的印度人戈比,家里的地比英国王室还多,却坦言:“我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英国人。”
还有苏纳克,虽然当了英国首相,但还是进不了真正的核心圈子。
印度移民的故事,其实挺有现实意义的。他们靠着英语优势,抱团在西方打拼出了一片天。
而咱们华人,有的在“融不进”的焦虑里打转,有的在“回不去”的纠结中徘徊。
但说到底,西方对待移民,从来都是看有没有利用价值。需要干活时,华人劳工和印度苦力没区别;需要找盟友时,印度人就成了“自己人”。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