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家香港老字号扎堆关门!
半年时间,香港餐饮业尸横遍野,七成倒闭店铺都是本地老字号。

月租25万的天价铺位、洗碗工15000港元的月薪,压得老板们喘不过气。
但真相就如此简单吗?高租金和人工成本确实要命,可骨子里的傲慢才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海皇粥店最后一家门店的卷闸门落下,这个陪伴港人33年的粥品王国,终究没能熬过2025年的夏天。
今年5月全线停业的公告一出,评论区满是叹息。

而在2025年上半年,香港累计有近300家店铺停业,其中餐饮业老字号占了七成。
让人担忧的是,香港餐饮联业协会预测。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未来可能有2000家餐饮店面临倒闭风险。

要知道,这些如今挣扎求生的老字号,曾经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代名词。
1999年,王家卫选择在莲香楼举办《花样年华》的开镜仪式。
梁朝伟和张曼玉穿着旗袍西装,在这家百年茶楼的红木桌椅间合影。

导演说,选这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够老、够港”。
而莲香楼,也确实担得起这个评价。
它的莲蓉月饼是香港第一家,后来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中秋前一个月,买月饼的队伍能从店里排到街角。
二楼茶市更是一绝,首创的手推车点心服务:
服务员推着装满虾饺烧麦的小车在桌间穿梭,食客想吃什么随手就能拿。

巅峰时期,莲香楼每天要接待上千位客人。
早茶时段,四人桌常常要拼成六人、八人桌,晚来一步就得等位一小时。
同样传奇的还有兰芳园,这家小店用了60年时间,把奶茶做成了艺术。

老板用特制的茶袋反复拉茶,茶汤顺滑如丝,“丝袜奶茶”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周润发是这里的常客,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慢慢品一杯奶茶。
而号称“世界最大的海上餐厅”的珍宝海鲜舫,更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这艘停泊在香港仔避风塘的巨型画舫,40年来接待过无数明星政要。
《食神》里周星驰和莫文蔚的对手戏、《无间道2》的江湖饭局,都在这里拍摄。
那个年代,香港老字号根本不愁生意。

海皇粥店最高纪录一天卖出1.6万碗粥,30多家分店从早忙到晚。
大班面包西饼的冰皮月饼一推出就风靡全港,中秋节前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才买得到。

可转折也来得很快,当香港人开始习惯周末北上消费,老字号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2024年,香港居民北上消费达到8191万人次,光在大湾区就花了557亿港元。
为什么大家都爱往北跑?算笔账就明白了。

在香港,一份40到60港元的餐食,配送费要加15到30港元,还有5港元平台服务费。
再加上香港对外卖用电动车管制较严格,所以外卖员大多骑单车或步行送餐,等一个小时是常事。
而在深圳,打开美团饿了么,选择多、价格便宜一半,30分钟准时送达。

除了客流流失,成本上涨更是要了老店的命。
中环核心地段的商铺,月租能达到25万港元。
而在尖沙咀,一个93平米的铺位,每平米月租要2460港元。

人工成本,更是直线飙升。
根据政府统计,2025年第二季度香港餐饮业平均月薪达到19395港元。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招不到人。

面对高昂成本,老板们只能想办法提高翻台率。
于是就有了各种奇葩规定:10分钟内必须点完菜,30分钟内要吃完走人。
服务员看见客人放下筷子,立刻过来收盘催促离开。

还有些店定下各种“霸王条款”:只收现金,打包外带每位罚100港元,最低消费40港元……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服务质量急剧下降。
以至于当老字号还在用这种方式“节流”时,内地餐饮品牌已经大举进入香港市场。

从2020年开始,海底捞、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60多个品牌陆续在香港开店。
蜜雪冰城的一杯柠檬茶只卖9港元,价格是本地奶茶店的三分之一。
并且靠着内地成熟的中央厨房和物流体系,它们的原料成本只有香港本地店的35%。

更关键的是,这些店服务态度好、环境舒适、支持各种电子支付,年轻人很快就被吸引过去。
而美团外卖进入香港后,更是承诺30分钟送达,且配送费只收本地平台的三分之一。
开业第一个月,订单量就突破了100万。

面对严峻形势,香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25年推出的11项中小企业支援措施,包括豁免食物业牌照费一年、工商业污水附加费减收50%等。

一些老字号,也在努力自救。
莲香楼开始尝试外卖服务,虽然店里还是只收现金,但至少开通了电话预订。

镛记酒家把招牌烧鹅做成真空包装,通过冷链配送到内地,现在40%的订单来自内地客户。
兰芳园和内地工厂合作,推出瓶装丝袜奶茶,一年能卖出一个亿。
现在再看这场香港餐饮业的大洗牌,老字号的衰落似乎是必然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情怀能否当饭吃,而在于老字号能否放下身段,真正从顾客角度出发做出改变。
老店倒闭,不代表老味道消失。
镛记的烧鹅通过真空包装走进了千家万户,莲香楼的点心配方也在新的厨房里传承。

香港餐饮业正在经历的,不仅是一场生存危机,更是一次重新定义“什么是好餐厅”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选择固守传统最终被淘汰,有人选择拥抱变化找到新生。
但不管怎样,能给出食客们想要的,才是最实在的。

半年200家老字号倒闭,这场香港餐饮业的洗牌还在继续。租金和人工确实是压在老板们身上的两座大山,但真正的致命伤或许是那份“天下第一”的傲慢。当两餸饭用17港元打败50港元茶餐厅,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情怀可以是加分项,但绝不能成为傲慢的理由。香港老字号的未来,就看他们愿不愿意弯下那个高贵的腰了。

参考文献:
1.中华网财经-2025-07-09——《惨!近300家门店火速倒闭!该地区餐饮业哀嚎遍野!》
2.第一财经-2025-08-13——《香港老牌餐饮店收缩背后:北上消费分流、供应链比拼》
3.蓝鲸新闻-2024-08-13——《米其林餐厅最多的城市,正在流行吃“两餸饭”》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