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人就等于废一半?脾虚的人,身体常有6个变化,提示你养脾

午后两点,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屋里,王阿姨却怎么也振作不起来。

她怀里抱着热水袋,觉得手脚冰凉,脸色有些发黄。家里人笑她:“是不是最近累着了?”但她自己心里清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无故没精神了

不仅如此,最近吃饭稍微多一点就觉得肚子胀,稍微动动就累得慌,偶尔还觉得睡眠越来越浅,总是半夜醒来出汗。

王阿姨忍不住琢磨,是不是听人说的那个“脾虚”又找上门来了?

有趣的是,她的老同学李大爷去年也有类似症状,最后体检发现,确实是“脾虚”惹的祸。

很多人以为脾虚只是小毛病,顶多消化差点,谁知它背后却藏着一连串健康困扰。更让人惊讶的是,中医有句话叫做“脾虚,人就等于废一半”,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科学道理?

实际上,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研究都证明,脾主运化、气血生化,是人体健康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那么,脾虚到底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变化?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养脾”呢?尤其是第6点,很多人都容易忽视,一定要看到最后。

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废一半”?

在日常生活中,“脾虚”常被说成没胃口、容易疲劳,其实这个词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身体能用的能量

现代医学虽然将脾定位为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但中医所说的“脾”其实更综指消化吸收、气血生成等一整套生理功能。一旦脾虚,身体的动能和营养输送都可能受影响,从而引发各种不适。

大量临床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5%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虚症状。脾虚并不意味着“废掉一半身体”,但脾功能低下确实会让健康大打折扣,消化功能减退只是开端,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免疫力、气血状态乃至代谢调节。

中华医学会研究指出,脾虚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也难怪许多年长者感慨:“脾虚一出,什么病都找上门。”

脾虚的人,身体常有的6个变化你中了几个?

如果你的日常生活里总是遇到以下6个表现,小心脾虚已经在“悄悄提醒”你了:

消化功能下降、易腹胀腹泻

吃东西感到肚子容易胀、消化慢、常有“肚子咕噜响”,有些人甚至饭后直奔厕所。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脾虚人群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的比例较普通人群高出27.4%

四肢乏力、整天没精神

哪怕晚上睡得多,白天还是觉得没力气,手脚冰凉、酸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自然易疲倦。有研究报道,脾虚者主诉“体力下降”“提不起劲”的频率高达62.1%

容易水肿、虚胖

脾虚影响水湿运化,长期脾虚往往会出现眼睑、四肢浮肿,甚至体重莫名增加、身形虚胖。数据显示,超过30%脾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面色萎黄、舌头胖大

脾虚影响气血输送,脸色泛黄、舌体边缘齿痕明显,是中医判断脾虚的重要线索。《中国食物成分表》相关研究补充,面色萎黄在脾虚人群中发病率达到19%

食欲减退、容易恶心

没胃口,甚至见到饭就反感,时常伴有轻微恶心、打嗝。很多患者表示,每餐食量减少10-30%不等

睡眠不稳、易出虚汗

虽说脾主要“管消化”,但脾虚也会影响整个人体“气机”的调节。夜间睡眠不实,易醒易出汗,部分人还会感觉心慌。《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提到,中老年脾虚人群失眠发生率较一般人高12.5%

尤其第6点,常被忽视。很多人以为只是年纪大,其实是脾虚信号。

科学养脾,从日常做到位:4大招让你越养越健康

面对脾虚,医生和中医专家都建议,调养关键在于生活方式。“补脾养脾”未必需要吃苦中药或者盲目进补,最重要的是顺应脾的生理特点,持之以恒做好细节:

饮食调理为基础:

多吃健脾食物,少饮冷饮、少吃油腻。例如小米、山药、红枣、薏米、南瓜,都是经典养脾佳品。调查发现,每天一碗小米粥,连用四周,消化能力提升明显,超七成脾虚人群表示胃口改善。

规律作息,忌过度劳累

晚睡晚起、熬夜损伤脾气。“脾喜安静”,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情绪波动,是最有效的日常保养手段之一。医生建议:保持每天充足7-8小时睡眠,午间适当小憩10-20分钟

适当运动,增强脾气

运动能促进脾的运化,“慢走、八段锦、太极拳”是首选,运动量应以“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不须大汗淋漓,以缓和、持久为佳。据调查,适度运动4周后,70%以上的人自觉乏力感改善

情志调畅,远离过度忧思

中医有“忧思伤脾”的说法,长期受压抑、情绪消极也会损伤脾。保持积极心态,适当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脾气的恢复和维护。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脾虚百病生,身体常有6种变化,或是脾虚的表现,4招教您如何养脾》

《中医所说的脾是什么?》

《脾虚,人就等于废一半?脾虚的人,身体常有6个变化,提示你养脾》

《脾是什么器官?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养生   身体   提示   气血   中医   睡眠   萎黄   虚胖   人群   胃口   忧思   水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