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女政策下成年》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面临的压力是:必须多挣钱,等父母老了能养他们。父母总唠叨要更用功——我们不够用功总挨骂,怎能说被惯坏了?”
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应对人口危机的特殊解决方案。政策推动者通过数学模型测算,警告"若不控制人口,未来大陆将无立足之地"。
这个政策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作用。实施的40年里,全国大约少生了4亿人,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了超过20%,也给经济发展留出了宝贵的窗口期。
但目前来看,问题也慢慢浮现——从1999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迈入了前所未有的“独生子女时代”。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独生子女的数量还是1.8亿,
到了2023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已高达2亿左右。
这一庞大的群体,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挑战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01.
独生子女的“凄凉”
生活层面上,许多80后、90后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承受着养老和教育孩子的多重压力。
首先是养老压力:
目前,全国有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3.1亿,预估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达3.8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未婚的独生子女,需要独自扛起赡养两位老人的重任。
而已婚的独生子女夫妻,则会陷入“421”家庭结构,要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
但如今的职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最近五年,就业市场上各个岗位的竞争比例已经达到了5:1,这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一个岗位差不多会有5个人去竞争。
独生子女们必须全力以赴,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才能保障家庭的经济来源。
其次是老人看病方面
近些年,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治疗费用不断上涨,平均每年每位老人的医疗花费以约8%的速度递增。
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每年医药费平均已经涨到了3500元左右。
除此之外,养孩子也越来越贵。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平均都要几十万。如果在一线城市,加上兴趣班、补习费,甚至可能要百万上下。
就算在小城市,也普遍在30–50万之间。
独生子女夫妻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此外,独生子女的婚姻也不轻松。
过去十年,全国离婚率从2‰升到了3‰。独生子女夫妻一旦发生矛盾,没有兄弟姐妹帮忙调和,更容易冲动离婚。而离婚之后,各自又要独自面对养老等现实问题,再婚的选择也更复杂。
02.
压力下的问题
面对巨大压力,部分独生子女出现了逃避心理与行为。
有些独生子女因为意识到未来的重担,选择通过挥霍钱财来暂时忘却烦恼。
数据显示,部分人中等收入水平的独生子女群体中中,非必要消费(比如娱乐、购物)能占到月收入的40%-50%,远高于合理范围。
也有不少独生子女年轻人群体,对结婚生子越来越谨慎甚至抗拒。
一想到婚后可能要处理婆媳关系、育儿开支,很多人宁愿单身,享受个人自由时光。
还有一些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受到全方位保护,他们在独立人格塑造方面有所欠缺,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依赖他人。
比如,大约20%的成年独生子女仍然不同程度地“啃老”——他们不愿积极参与职场竞争,长期徘徊在校园,以考研、考博或参加各类培训为借口,不愿进入社会,试图逃避独立生活的压力。
甚至有的人总幻想“会有奇迹出现”,帮自己渡过难关,却缺乏真正应对现实的勇气。
03.
应对之策
独生子女虽然面临着许多难题,不过也有办法去应对。
个人:可以合理规划收入,分成日常开销、储蓄和投资这些不同的方面合理安排好。
还要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降低失业风险;
而且,夫妻之间多体谅、多换位思考,共同面对问题。
政府也要出些力:提高养老金和医保水平,加大财政补贴,让老年人看病、养老更有依靠,这其实也是间接减轻子女的负担。
写在最后
中国这接近2亿的独生子女,正在走过一段特别的人生阶段。
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个人、家庭、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有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让生活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使这一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