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关于美国威斯康星州老农道格的视频。画面里,他蹲在自家大豆仓库里,手指轻轻划过装豆子的粗麻袋,土黄色的大豆颗粒从指缝间漏下来。他叹了口气,眼神充满失望:“往年这个时候,仓库空得差不多了。今年,豆子堆得连推个小推车都难。”
到2024年,农忙才过了一半,老道格已经亏了40万美元。儿子好几个月都在叨叨着要换个新拖拉机,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可笑的是,眼看道格和其他豆农们为滞销的大豆愁得睡不着觉,美国财政部却在9月11日突然宣布:财长要下周去马德里,跟中方展开第四轮经贸谈判,顺便还加了几个新话题——包括TikTok出售和涉俄洗钱的事。豆农们的焦虑和谈判桌上的“新条件”好像是两条平行线,却又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从远在美国的农田,到我们每个人的餐桌,似乎都受到了影响。
对道格来说,9月本该是大豆收成的旺季,中国一直以来是最可靠的大客户,向来是他们的“财神爷”。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一次采访里说得实在:“往年9月,至少有8%-9%的美国大豆,都已经登记好,准备发往中国了。这可是豆农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失去了它,简直没了盼头。”而今年,事情却不那么顺利。
道格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刷订单,结果看到的却全是“巴西大豆已经订满”以及“阿根廷豆价上涨”的新闻。眼看着市场份额逐渐流失,中国9、10月的需求量为840万吨,占了国内需求的95%,而美国的订单却一个也没有。芝加哥大豆的市场价格更是跌至五年最低。道格拿着计算器算了一遍又一遍:“去年,一吨豆子还能卖400美元,今年顶多卖320美元。这差价一扣,半年辛苦的收入全没了,连给老婆换个新洗衣机的钱都得省着花。”
巴西大豆
不仅是道格,连艾奥瓦州的农机店老板都愁眉苦脸:“往年这个时候,农民们收完豆子就来换农具,今年生意直接下滑40%-60%。我都在考虑,是不是得给员工放段无薪假。”可能你会问:“那我们为啥不买美国的大豆了?” 其实这并不是“故意对着干”,更像是咱们居家过日子的精打细算——谁家不想把鸡蛋分开几个篮子,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渠道上呢?
2016年时,中国进口的大豆中,41%来自美国,而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21.1%。反过来,巴西的份额却飙升到71.1%——也就是说,现在每买10吨大豆,咱们7吨多来自巴西。这并不是偏心,而是巴西豆子的质量更稳定,且愿意和中国签订长期合同。从港口到价格,大家都能商量得清清楚楚。
有趣的是,巴西和阿根廷的“操作”可以说是极具商战智慧的典范,甚至有点像咱们平时说的“薅羊毛”。业内传言,巴西和阿根廷先将国内库存的大豆清仓卖给中国,赚到一笔订单钱;等到国内自己缺豆子时,再回头去美国买。美国的豆子价格低,正好能弥补他们的缺口。美国的大豆虽然没有完全滞销,但利润却全被南美赚走了。美国豆农不仅没赚到什么“真金白银”,甚至面临亏本的局面。
道格听说了这一消息,气得直拍大腿:“我们的豆子竟然成了别人赚差价的工具?这能忍得了吗!”生气归生气,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气——合作关系就像是交朋友,一旦信任破裂,再想恢复原本的亲密关系,谈何容易?
特朗普政府曾尝试过补救,拿出160亿美元的补贴,直接给豆农。但这种补贴,像是给一个漏水的桶修补窟窿,治标不治本。现在豆子卖不出去,补贴再多也填不满长时间的亏空,豆农真正需要的不是一笔“救急钱”,而是能够让他们年年安稳卖掉豆子的长期保障。
就在道格等人焦急等待时,美国突然抛出了一个“谈判牌”——下周,美国财长将与中方展开第四轮经贸谈判,话题中还加入了TikTok出售、涉俄洗钱等新议题。过去几轮谈判虽然有些小成果,但始终进展缓慢。这一次,突然加上新议题,外界纷纷猜测:是不是美国想通过这些新条件,促使中国重新采购美国的大豆?
美国财长
中国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我们愿意平等对话,但绝不会接受单方面的施压。就像做生意,双方都得拿出诚意,不能总是单方面加条件,还逼着对方让步——这样的交易,谁会心甘情愿呢?
如今连美国大豆协会也坐不住了,呼吁特朗普尽快结束贸易战。毕竟大豆是季节性作物,如果这一季卖不出去,明年可能就没人愿意再种了。到那时,不仅是豆农受损,整个美国的农业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