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全球第一大钢铁制造商!
它在2024年创下1.3077亿吨的年产量,年收入更是高达11600亿元,相当于河南安钢的29倍。
而它还拥有全球首发技术,是全球唯一能够量产三代汽车板超强钢的企业,这也让它连续四年蝉联全球钢铁业王位。
那么,这究竟是哪家企业?它又为何这般厉害?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你敢相信吗?一个企业的钢铁产量,竟然能超过一个国家的总产量。
2020年,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印度全年产钢才9000多万吨,而中国有家企业单年产量就达到1.15亿吨,直接把整个印度甩在身后。
而这家企业,就是如今稳坐全球钢铁业头把交椅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中国宝武集团诞生于2016年,当时相关部门一声令下,国内两大钢铁巨头宝钢和武钢正式合并,中国宝武集团由此诞生。
为啥要搞合并?当时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期,盖房子、造汽车、建大桥,哪样都离不开钢材。
但就算各地的钢铁厂开足马力,却也因企业分散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国内产能不足,国际钢铁领域上的话语权自然也不充足。
宝武的成立,正是为了整合力量,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后的宝武一亮相就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产能冲到全球第二,成为当时钢铁江湖里最亮眼的新星。
而且合并只是开始,从2016到2020年,短短四年时间里,宝武就像开了加速键,接连把江西新余钢铁、山东钢铁等同行收入麾下。
2020年更是关键的一年,宝武与太钢集团重组,成了重庆钢铁的实际控制人,还托管了中钢集团。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宝武的年产量一举突破1.15亿吨,成功超越全球老牌巨头安塞乐米塔尔,坐上了全球钢铁业的头把交椅。
那一年,中国钢铁总产量占到了全球的56%,也就是说,全世界每两吨钢里,就有一吨来自中国。
而中国钢铁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分量,自然也越来越重。
但扩张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钢铁产业一直被贴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标签,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宝武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更麻烦的是,这几年房地产行业降温,钢材需求慢慢下滑,价格上不去,利润空间被越压越窄。
这些难题,挡在了宝武继续前进的路上。
但宝武此时早已不是等闲之辈,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宝武做到了层层攻克。
2022年,宝武又有了大动作——拿下江西新余钢铁集团51%的股份,把这家江西省最大的省属钢铁企业纳入麾下。
这一年,宝武的年收入直接飙到了11600亿元,差不多是河南安钢的29倍,在《财富》500强里一下子冲到了第44位,首次跻身前50。
光看数字可能没概念,咱们换个角度想:2022年宝武的收入,相当于每天进账31.8亿元,这背后是1.32亿吨的钢铁产量在支撑。
这个数字,比全球第三大钢铁生产国日本的全国年产量还要高。
但宝武的厉害,可不光是规模大。
在上海宝钢的实验室里,藏着不少“黑科技”。有一种被称之为“手撕钢”的材料,厚度只有0.015毫米,比A4纸还薄,用手轻轻一撕就能撕开。
还有高铁车轮,要承受时速350公里的超高速碾压,性能要求极高,但宝武生产的车轮完全能扛住这种考验。
在新能源领域,宝武也没落下。
它生产的硅钢,在全球市场上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从三峡电站的大型设备,到特斯拉的充电桩,都能看到宝武硅钢的身影。
近五年里,宝武一口气拿出了87项全球首发产品,像国产大飞机的起落架用钢、核电站的密封环,这些以前被国外“卡脖子”的材料,现在都能自己生产了,一下子打破了11项国外技术垄断。
更让人佩服的是宝武在绿色转型上的决心和成果。当欧美钢铁企业还在为碳税吵来吵去的时候,宝武的八钢2500立方米富氢高炉已经投入商业化运行,一下子能减少60%的碳排放。
而且宝武在为国家重器的贡献上更多。
什么百万千瓦水轮机,什么航母的甲板,甚至是空间站的什么支架,这些大国重器用的特种钢材,都是宝武特供的。
从这些“国之重器”身上,就能看出宝武的技术实力有多硬。
宝武能有今天的成就,绝不是偶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走在时代前面。
早年间,中国大力推进工业化,造船、建筑、汽车这些行业对钢材的需求特别大。
宝武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但它没有满足于只做“钢铁供应商”,而是一步步向“高科技企业”转型。
现在的宝武,给自己定的位是“提供钢铁及先进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和产业生态圈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搞起了“一基五元”格局:
以钢铁制造业为基础,发展先进材料业、绿色资源业、智慧服务业等相关产业。
这个布局,让宝武跳出了传统钢铁企业的局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跟随时代潮流不仅仅是要站在时代风口,也需要改革创新,而在这方面宝武也很有魄力。
它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到现在已经落地了欧冶云商、宝武碳业、中钢洛耐等12个混改项目。
宝武还计划在三年内,让旗下所有一级子公司都按照“宜混尽混、能混快混、已混深混”的原则推进改革,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让国有资本的功能得到更大发挥。
而时至今日,AI的风吹到了钢铁行业,宝武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2024年,它启动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2526”工程,把“人工智能重新定义钢铁”当成了公司战略。
在上海宝山的热轧1880产线,AI大模型已经介入生产控制。
以前,钢坯轧制时的宽展预测准确率只有78%,用上AI之后,短短几个月就提升到了83%。
别小看这5%的提升,就这一项,每年就能给宝武增加超千万元的效益。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何宝武现在能这么强了。
证券时报网-宝武集团董事长陈德荣:“十四五”期末集团上市公司数量将增至20家
上观新闻-125个AI应用带来每年上亿元效益,宝武以智能化引领品牌升级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