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赫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315的晚会却有不少人关注的。
他也是第一个走上315晚会舞台上的央视主持人。
在走下这个舞台之后,他还经常出现在央视的经济栏目.
他靠着一腔正气揭露黑暗面,但满腔正气的他,退休才半年就遗憾离世。
在北京这座皇城根儿下长大的孩子,身上似乎总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敞亮劲儿,赵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北京爷们儿,孩童时期就活泼大方,待人接物透着一股机灵。
更难得的是,他天生一副洪亮的嗓子,声音里像是含着金属,掷地有声,给人一种天生的正直感。
这份天赋,在朗诵中找到了最初的出口,他通过一遍遍的练习,打磨着自己的口音和节奏,也在这个过程中,对主持这门行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命运的橄榄枝也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他的肩上。中学一毕业,他就遇上了军方电台招募播音员的机遇。
凭借着那股子劲儿和过硬的实力,赵赫顺利地穿上了军装,在部队里开启了自己的播音生涯,然而,家庭的变故突如其来,父亲的离世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肩上的责任,为了照顾家庭,他选择了复员,回到了熟悉的北京城。
那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整个社会都在摸索着前进,市场远没有如今成熟,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难题。赵赫也未能幸免,他曾短暂地在铁道部有过一段工作经历。
但这段看似偏离轨道的体验,反而让他更坚定自己想去的是有话筒前的世界。
后来他毅然考入了北京广播电视学院,专业的系统培养,让他的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成了一名主持人。
在北京台的日子里,他出色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关注,甚至连行业的最高殿堂——中央电视台,也向他投来了橄榄枝,为了寻求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赵赫几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央视经济部。从此,他的职业生涯便与央视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初到央视经济部的赵赫,面对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时的经济节目,大多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充斥着普通观众难以理解的术语,关注度自然高不起来,但他骨子里那股敢想敢干的劲儿又上来了,他觉得这事儿得改。
于是,他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决心要对节目形式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要做的,就是把高高在上的经济话题,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讲出来。就这样,一档日后火遍大江南北的节目——《经济半小时》,应运而生。
《经济半小时》的风格截然不同,它活泼、接地气,大大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节目播出后的热烈反响,雄辩地证明了赵赫的眼光和实力。他不仅是这档节目的门面,更是它的灵魂。在节目中,他拥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自主性,很多节目话题甚至由他亲自操刀撰写。
这种既懂主持又精通采编的能力,即便放在今天的央视,也绝对是凤毛麟角,并且为了维持节目的热度,他总是花大量时间与一线的采编记者沟通,确保自己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而《经济半小时》也让他在央视彻底站稳了脚跟。
然而,赵赫的雄心不止于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他构思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创办一台专门为消费者权益发声的晚会,也就是后来的“315晚会”。早期的几届晚会,条件简陋,舞台也略显朴素,但赵赫亲力亲为,亲自撰稿,效果却出奇地好。
他在舞台上,毫不留情地揭开经济领域中那些坑害百姓的“毒疮”,为大众争取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份担当,为他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钦佩。
他一连主持了整整十届315晚会,直到这台晚会的权威性深入人心,他才悄然将主持的话筒交给了后辈。这种不居功、不自傲的风骨,也让他的事业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官方授予的“金话筒奖”便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随着年岁的增长,赵赫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转向综合管理,他曾担任财经频道的综合部主任。退休前的最后几年,他更多地退居幕后,鲜少在荧幕上露面了。2021年6月,他从奋斗了一辈子的央视经济频道正式退休。
本以为可以开启悠闲的晚年生活,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退休后不久,他竟被查出患有癌症,这个消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仅仅半年之后,噩耗传来,赵赫不幸离世。
他的离去,在整个媒体圈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同事们在悲痛中回忆起他,给他最多的一个评价是——“拼命三郎”。他生前曾有过一个宏大的志向:“要让全国人民都听见”。为了这个目标,他几乎是用生命在工作。
在台里,赵赫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剪辑室的灯,常常为他一个人亮到凌晨。食堂的阿姨们都跟他熟络了,总会特意给他留一份宵夜。带病工作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感冒发烧,他硬是撑着录完节目,同事劝他休息,他却又偷偷溜回去开会。
每当有人劝他多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着摆摆手,那句口头禅挂在嘴边:“闲着也是闲着,干活得劲!”这种近乎燃烧自己的工作热情,最终却成了他生命悲歌的前奏。其实,警钟早已敲响。
退休前的那次体检,报告单上清晰地写着“异常”二字,医生强烈建议他立即复查,可当时,他正全身心投入在315晚会的筹备工作中,这件事就被他一拖再拖。他的另一句口头禅是:“等忙完这阵子再说。”
谁能想到,这“一阵子”竟成了永远,等到他退休后真正有时间去检查时,一切都晚了。医生看着他的结果,无不遗憾地表示,如果能早诊早治,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他的骤然离世,成了许多人心中难以弥补的遗憾。
同事张泽群发文沉痛悼念,老搭档敬一丹在他的葬礼上更是悲痛到泣不成声。许多看着他节目长大的粉丝,也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足见其人品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他生前曾为自己规划了无数美好的退休蓝图:带老伴去看看世界,回老家盖个小院,教孙子朗诵诗歌……这些朴素的愿望,都随着他的离去,化为了泡影。
赵赫的悲剧,给喧嚣的娱乐圈乃至整个社会都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它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提醒着人们健康的重要性。他留下的315晚会,至今仍在持续举办,成为他最重要的社会遗产,也是他公共服务精神的永恒延续。
赵赫的办公室里,曾有一盆他养的绿萝,不知为何,在他手里总长得不甚茂盛。他走后,一位同事把这盆绿萝领养了回去,悉心照料下,它反而长得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同事们有时会开玩笑说,这盆绿萝是“替老赵活出了第二春”,但话一出口,看到那个空荡荡的工位,笑容又会瞬间凝固。有网友的一句评论戳中了无数人的心:“人啊,有时候真不如一盆绿萝。”这句话的背后,是现代人对过度竞争和巨大工作压力的无奈自嘲。
在他老搭档的追思会上,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老赵这辈子最亏的,就是攒了一堆退休金没花完。”这句大白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生命与金钱的错位。赵赫用一生证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却也不幸地,成了那个最令人心痛的反面教材。
如今,那盆愈发旺盛的绿萝,静静地摆在央视的某个角落,它像一个无声的提醒,提醒着那些依旧在奋斗的同事们,要记得准点下班,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这或许是赵赫,留给这个世界关于生命价值的,最后一份礼物。
本文信源:
百度百科:赵赫
赵赫.央视网
主持人简介:赵赫.央视网
央视主持人赵赫去世.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