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中药都是天然无毒,吃多点也没事”这样的说法吗?在许多中老年人心中,中药始终带着“安全、可靠、养生”的标签。小区里的李大爷就是这样想的。为了降血压、养肝护肾,他常年在家熬煮各种中草药,饭桌上一杯淡黄色的“养生汤”成了习惯。直到上个月,一次体检发现肾功能指标严重异常,医生只叹了口气:“您吃过的某些中药,其实早已在《国家药典》被明令禁用,继续用下去,身体可真吃不消!”
这样的故事,并不只发生在李大爷身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案例表明,部分中药“以毒攻毒”,一旦用错就可能损伤肝肾、甚至诱发癌变。尤其是有三种中草药,曾在民间被奉为“调理圣品”,但现已列入《国家药典》禁用名单。你知道是哪三种吗?它们为何如此危险?中药真的“无副作用”吗?
到底哪些中药存在隐患?长期服用会造成哪些不可逆的伤害?安全养生,到底应该怎么做?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往下看。
中药“天然无害”?权威数据打破迷信
说到中药,许多中老年朋友首先想到的是“纯天然、无副作用”。这种观念真的可靠吗?《中国药典》在其最新版中已明确指出,目前已知83种中药材具有潜在毒性,被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个等级。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经过现代药理与临床验证的结论。
历史上,类似“马兜铃酸肾病”“何首乌致肝损伤”这样的案例屡有报道。以马兜铃酸类中药为例,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仅在中国,因马兜铃酸导致的慢性肾损伤和泌尿系统癌变病例数以万计。早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马兜铃酸归为“一级致癌物”。
而实际上,中药的毒性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毒性是针对身体“偏性”做出调整(如温热、寒凉等),即便是温和的药材,用错体质也有风险;狭义毒性则是指药物本身对人体的直接损伤作用。“是药三分毒”,中药并不例外。很多中老年人长期自行“药补”,却忽视了这些危险。
3种已被药典禁用的“危险中药”名单
中国药典2020年版已对部分有明确危害证据的中草药作出调整,下列三类典型药材已完全被禁用或剔除出药典,它们的肾毒性与致癌风险巨大,千万不能再乱用!
马兜铃酸类药材: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等 - 相关植物达600多种,我国常用的有40多种。
马兜铃酸能直接损伤肾小管,诱发不可逆肾损害,世界范围内已累计上万肾衰竭与泌尿系肿瘤病例,与其长期、过量服用密不可分。2015年后《药典》已取消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等药材资格,仅保留天仙藤、细辛、马兜铃三种且严格限量。
土三七常因与知名中药“三七”混淆,民间常用来“活血化瘀”,却含吡咯烷类生物碱——强烈肝毒性因子,可直接引起“肝小静脉闭塞”及肝硬化、肝衰竭。 严重者短短数日可暴发肝功能衰竭,国内外多起死亡案例。《药典》已明令禁用此药材。
何首乌(未经炮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含大黄酚(蒽醌类衍生物),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肝损伤。2018年至今,药典仅收录经过严格炮制的何首乌,野生及私煎私熬制剂皆被警示不得随意使用。大量患者服用后出现肝酶异常、肝差、肝衰病例。
很多人会疑惑:“那按方子、按亲友推荐少量用,是不是就没事?”其实,这种想法极其危险。毒性累积往往不觉察,直到肝肾完全“吃不消”时才暴露,一旦发生大多无法逆转。
乱用中药的5大健康风险,许多人还没意识到!
慢性肝损伤 - 马兜铃酸、土三七、何首乌等显著提升肝酶,重者肝脏弥漫性肿块、肝纤维化乃至癌变。有研究显示,因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约占药物性肝损伤总数的30%以上。典型症状如乏力、恶心、皮肤眼巩膜黄染,发展迅速,难以逆转。
慢性肾损伤及肾衰竭,马兜铃酸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尿、血尿,进而发展为尿毒症或泌尿系癌。仅台湾地区,1990-2010年间因马兜铃酸肾损伤住院者增幅超160%。
癌变风险升高 ,马兜铃酸被列为一类致癌物,相关研究显示摄入后易诱发上尿路鳞状细胞癌。长期小剂量摄入同样可致变异积累、形成肿瘤。
神经、胃肠等全身毒性 - 土三七等生物碱还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道。何首乌未炮制萃取物引发呕吐、腹胀、便秘、头晕、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补养过度”,反伤脾胃
持续、大量服用所谓“补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脾胃更难承受,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或加重慢病。这些副作用,大多在药物摄入“积累量阈值”后突然暴露,难以及时补救。
或许你也在问:“别人吃了没事,为何我出问题?”身体状况、用量差异、个体基因等都决定风险大小。所以千万不能照搬“偏方”或朋友圈推荐的“养生经”!
家庭备药、保健,如何安全用中药?医生的3点建议
务必专业辨证,拒绝自行抓药
仅有资深中医专业背景的医师,才能根据你的具体身体状态合理用药。 - 痛风、慢病、脾肾不足、肝功能异常等特殊体质者,禁盲目补药。 切勿把中药当“万能保健品”或“西药替代品”,一旦不良反应要立刻停药就医。
严格遵守服药时间和剂量
滋补类中药多建议空腹或两餐之间服用,有助于消化吸收;安神类可选睡前。
苦寒、寒凉药物应遵医嘱限量使用,预防肝肾负担过重。 甩开膀子猛进补”,往往是“伤身伤钱”的陷阱。
保护脾胃、肝肾:小剂量、短疗程,警惕并发症
特别是55岁以上、伴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应小剂量、循序渐进监测药效。 坚持定期体检、肝肾功能监测,如有肝酶、肾指标异常要及时反馈。若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皮肤变黄等症状,应高度警惕药物性损伤。
靠谱的养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对症适量、循序渐进”,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不能“别人吃得好、我就跟着吃”。
中药,作为中华医药文化的重要瑰宝,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并不等于“无毒无副作用”。尤其是马兜铃酸类、土三七、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已经被权威药典明令禁用,口口相传的“养生秘方”不但无益,反而可能让你陷入生命险境。
健康,是一点一滴的生活积累,也是在选择前多一次理性思考。现在开始,学会辨别、远离危害,遇到身体异常,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就诊,才是最稳妥的保命之道。
最后提醒:个体健康状况差异较大,本文所述保健与预防建议仅供参考,实际效果或因病情、体质、药物敏感性差异而异。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判断和用药,切勿随意听信网络“偏方”或自行用药。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 3.《世界卫生组织:马兜铃酸类药物的危害及防控》(WHO官网) 4.《药师说药丨中药真的无毒无害吗?“是药三分毒”的中药毒性您了解吗?》. 中国药房.2024-03-27 5.《最伤肝的5种中药,你还经常吃!每个服中药的人都要注意》.健康圈.2019-09-21
6.《冬季进补 别乱用补药》. 健康报.2023-12-22 7. 李明, 刘斌. 《中药不良反应机制与临床预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 8.《肝脏药物性损伤的诊断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9.《细辛、马兜铃及其相关中药的肾毒性安全性评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3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