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荷兰的思想家、古典经济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出版了《蜜蜂的寓言》一书。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国度:当每个成员都在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贪婪、自私、虚伪等表露无疑,整个王国一派欣欣向荣。
《蜜蜂的寓言》
有一天,他们突然觉悟了,开始变得善良、正直、慈悲,但是喧嚣的工厂突然被废弃,热闹的酒店变得无人问津,整个王国日渐萧条。
曼德维尔是想用这个故事表明,每个人都最大化地追逐自己的利益,在整体层面上反而会带来公共利益的提升;每个人的私欲及其支配下的所有行为,不仅不应该受到谴责,还是繁荣社会的底层动力,应该得到鼓励。
这种“私人之恶即公共利益”的观点,后来催生出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成为了西方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底层隐喻。
然而,故事毕竟只是故事。真实的生活并不会按照寓言的剧本走。
假如一个国家的每个成员真的都按照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做事,这个国家是会欣欣向荣还是走向末日?真实的例子才更有说服力。
如今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三度上台执政,用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政治头脑渡过了一次次执政危机,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长达17年。
从个人的角度看,他的一生不可谓不成功,头脑不可谓不“智慧”。
然而,与20年前相比,以色列从二战时期继承的“大屠杀受害者遗产”已经消耗殆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望一落千丈。
一向跟随美国的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五眼联盟国家,也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在国际社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内塔尼亚胡为了维持总理的特权,逃避法庭的指控,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屡次扩大打击范围,拖延战争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塔尼亚胡在每一次关键的人生节点都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然而,他从个人角度的一次次“正确选择”,却在一步步将以色列引向末日。
第一章 他乡异客
1948年,大卫·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第二年,一个名叫本齐恩·内塔尼亚胡的犹太人,带着全家从美国来到特拉维夫。
本齐恩是修正犹太复国主义之父泽耶夫·贾博廷斯基(Ze'ev Jabotinsky)的秘书。二战期间,本齐恩曾积极游说美国议员支持以色列建国,是美国新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领导人之一。
耶夫·贾博廷斯基
修正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更加宏大。他们宣称要夺回上帝许诺给犹太人的所有土地,在包括如今的以色列全境、约旦河西岸、加沙以及约旦国部分领土等地区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就在本齐恩来到特拉维夫的同一年,他的妻子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取名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不过,以色列在建国初期,外部战争威胁不断,内部动荡不安。本齐恩并没有选择留在以色列,而是很快携带家眷回到了美国。
年幼的内塔尼亚胡也跟随父亲在宾夕法尼亚州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
在美犹太人群体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左翼犹太人持国际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立场,大多支持民主党。
右翼犹太人大多持复国主义立场,支持建立以色列国,是大力游说美国支持以色列的主体人群。
内塔尼亚胡一家显然属于右翼犹太人群体。
美国的校园是一个左翼文化流行的地方。少年时期,老师对内塔尼亚胡的评价是彬彬有礼且乐于助人。但是,内塔尼亚胡和他的哥哥约纳坦实际上从小就不喜欢美国的左翼文化,但是表面上仍然愿意维持友好的姿态。
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军“自由号”侦察船在西奈半岛附近的公海遭到以色列海空军攻击,导致34人死亡、164人受伤。
这一非常严重的事件,仅以时任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前往美国大使馆道歉而结束。
该结果让美国的犹太人群体意识到,美国对以色列的定位是极其特别的,以色列的未来已经得到了美国的强力保障。
同一年,内塔尼亚胡高中毕业,决定回到以色列,加入国防军服役五年时间。期间,内塔尼亚胡还参与了针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多次跨境袭击。
内塔尼亚胡军人时期
1972年,内塔尼亚胡从部队退役,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回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学。
不过,一个偶然事件再次改变了内塔尼亚胡的人生轨迹。
1976年,内塔尼亚胡的哥哥约纳坦在一次突袭行动中不幸死亡,是该行动中唯一死亡的士兵。
约纳坦在以色列获得了英雄般的地位。此后,内塔尼亚胡一直在大力宣传哥哥的英雄事迹,参与编辑出版了书信集《约纳坦的信》,还用哥哥的名字成立了非政府组织——约纳坦·内塔尼亚胡反恐研究所。
内塔尼亚胡一家还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持续攻击突袭行动的策划者丹·肖姆龙,指责他“试图窃取约纳坦的荣耀”。
另一边,内塔尼亚胡还积极借助在美犹太人的身份,为以色列进行积极的游说活动。
在此期间,他收获了共和党保守派的支持,结识了密歇根州前州长乔治·罗姆尼等政坛重要人物,还认识了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特朗普。
得益于这种跨国的背景,内塔尼亚胡很快成为以色列与美国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
内塔尼亚胡成为以色列外交官
1982年,在利库德集团政客,以色列驻美大使摩西·阿伦斯(Moshe Arens)的引荐下,内塔尼亚胡成为了以色列外交使团中的一名副手。
仅仅两年后,内塔尼亚胡就被提升为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正式开启了他在以色列的政坛之路。
第二章 一路向右
1993年9月13日,在克林顿总统的斡旋下,以色列左翼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领导人阿拉法特,正式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份和平协议在以色列国内受到了左翼人士和阿拉伯人的欢迎。
1993年9月13日巴以正式签署了《奥斯陆协议》
然而,不到一年,总理拉宾在一场集会上被极右翼犹太人连开三枪,不治身亡。
接替拉宾职位的佩雷斯决定提前进行大选,以便赋予新政府继续推进和平进程的授权。内塔尼亚胡则代表右翼的利库德集团,成为了佩雷斯的主要竞争对手。
佩雷斯不仅在选前民调中领先内塔尼亚胡20%,还得到了克林顿的公开站台,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但是,1996年1月,以色列情报组织辛贝特暗杀了哈马斯军事领导人叶海亚·阿亚什。作为回应,哈马斯发起了两次自杀式袭击,造成了32名以色列人死亡。
这起事件严重削弱了佩雷斯的和平政策。内塔尼亚胡强烈反对和平谈判的立场,吸引了大量选民。
在大选前最后一刻,内塔尼亚胡又通过给予优待的政治许诺,获得了极端正统犹太人的支持,最终在当年的选举中,以1%的票数险胜佩雷斯。
内塔尼亚胡巧妙地利用舆论形势和政治联盟,第一次站上了以色列的最高权力舞台。
不过,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一系列外交施压,将内塔尼亚胡拉到了谈判桌上。
1996年9月4日,内塔尼亚胡会见了阿拉法特。次年1月17日,在美国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的监督下,双方签署了《希伯伦协定》,规定以色列国防军在十天内从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80%的被占领土上撤出。
1996年9月4日内塔尼亚胡会见阿拉法特
这一妥协行为损害了内塔尼亚胡在右翼群体中的形象。随后,他在1999年的选举中败给了工党领袖埃胡德·巴拉克。
第一次执政失败让内塔尼亚胡意识到,要做稳总理的职位,就必须获得右翼的稳定支持。
200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沙龙提出了加沙脱离计划,同意从加沙地区撤军,并将以色列在加沙的21个定居点拆除。
该计划自然遭到了以色列右翼群体的集体反对。
时任财政部长的内塔尼亚胡,原本同意支持这一计划。但是,在最终投票前,内塔尼亚胡突然变卦,并递交了辞职信以表明对沙龙政府的强烈不满。
这一强硬态度使内塔尼亚胡夺回了在利库德集团的领导位置,得到了右翼选民的坚定支持,并在2009年大选中胜出,第二次上台执政。
不过,这一次他又遇到了奥巴马政府的施压。
2009年6月4日,奥巴马在开罗发表演讲,向穆斯林世界喊话“美国不接受以色列开拓定居点的合法性”。
此时的内塔尼亚胡在应付美国上已经变得驾轻就熟。他先是宣布支持一个“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并制定了一个暂停定居点建设的计划。
不过,内塔尼亚胡将它做成了一项长达10个月的长期计划,实际上暗中仍然在继续扩大以色列定居点建设。
通过这种阳奉阴违的方式,内塔尼亚胡巩固了自己在右翼集团中的地位。内塔尼亚胡还曾在一个纪录片中夸耀自己如何把美国人耍得团团转。
内塔尼亚胡表面应付美国暗中扩大定居点建设
这一次,内塔尼亚胡从2009-2020年连续担任了四届总理,煽动右翼选民和拉拢盟友的手法也愈加娴熟。不过,在此期间,内塔尼亚胡也遭到了多项腐败指控,官司缠身。
2019年11月21日,内塔尼亚胡被正式起诉,一旦被定罪可能面临长达10年的监禁。
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生命,内塔尼亚胡计划在新的任期中,将进行司法改革作为最优先事项,通过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逃避司法审判。
第三章 走向深渊
2023年1月4日,内塔尼亚胡任命的司法部长亚里夫·莱文(Yariv Levin)宣布了一项以色列司法改革计划。
亚里夫·莱文
几十年来,以色列最高法院一直拥有裁决议会通过的立法是否违宪的权力,被视为三权分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改革通过,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否决议会立法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同时议会议员和政府将掌控以色列最高法院法官的人选,总检察长派出的法律顾问从拥有政策是否合法的审查权降低为仅有建议权。
这一系列改革将极大地增强总理对最高法院的控制,为内塔尼亚胡逃避司法审判创造便利,因此很快引发了以色列国内的大规模抗议和总罢工。
拜登政府也多次对内塔尼亚胡的举动表达了强烈不满,担心本次改革会导致美国进一步失去制约以色列右翼政府的能力。
不过,一起突发事件让司法改革引起的争议突然间停止了。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突破了以色列在加沙设下的围墙,绑架了大批人质撤回加沙。
这一切发生的似乎毫无征兆,被称为以色列情报系统50年来最大的失败。
据《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情报官员在袭击发生前一年多就获得了完整且详细的袭击计划,但以色列情报部门不知为何没有跟进。
《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早就获得哈马斯袭击计划
内塔尼亚胡以战争为由使得反对党同意搁置争议,组建战时内阁,应对外部威胁。
袭击发生几小时后,以色列便迅速发动了对加沙的空袭。一周后,内塔尼亚胡扩大了打击范围,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机场和阿勒颇机场遭到以军空袭。
在加沙变成废墟之后,战火不仅没有停止,还不断向黎巴嫩、也门、伊朗、卡塔尔等国蔓延。
期间,内塔尼亚胡政府曾屡次同意停战,但每一次短暂停战后,以色列就会进一步扩大打击范围。而且,其中很多时间节点非常巧合地跟内塔尼亚胡腐败案件的审理进程有密切关系。
例如,2025年1月19日,特朗普上任的前一天,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了停火协议。
特朗普上任的前一天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
但是,在3月18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突然袭击,停火协议破裂。这个日子恰好在内塔尼亚胡因腐败指控被法庭传唤之前,但由于停火中止,内塔尼亚胡案件的诉讼流程被再次拖延。
6月3日,内塔尼亚胡即将又一次面临审判听证会。10日后,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起了袭击,听证会再次推后。
这场似乎永无休止的战争,已经成了内塔尼亚胡逃避审判的护身符。
内塔尼亚胡的律师甚至向法院提交了他的日程安排,以表明“国家需要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政治、国家和安全问题上”,让法院予以配合。
旷日持久的战争正一步步将以色列拖入深渊,却成为内塔尼亚胡延长政治生命的手段。
不过,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恶化以及以色列内部矛盾的激化,这种拖延战术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7月份,内塔尼亚胡的两个极端正统派盟友,沙斯党和圣经犹太教联盟党(UTJ党)因为兵役问题退出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导致内塔尼亚胡的右翼联盟在120个议会席位中只剩下了61个,勉强过半。
以色列极端正统派政党呼吁哈雷迪青年抵制征兵
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执政根基已经变得十分脆弱。他只能用更加疯
狂的手段,来维持战争的状态,维护自己的权力。这或许是以色列空军在9月初冒险袭击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内塔尼亚胡个人来说,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或许,正是这个群体流浪千年所积攒下来的“智慧”,教会了他这种为人处世之道。
但是,这种以将自己的国家引向毁灭为代价的所谓“智慧”,似乎更像是一种诅咒。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加沙##以色列##内塔尼亚胡#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