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公共交通已成为通勤族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随着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各类呼吸道传染病渐渐开始流行,而公共交通密闭的空间、拥挤的人流,这里不仅是通勤的必经之路,也是病毒、细菌传播的“温床”。但请不要过分担忧,只要科学防护,您就能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1.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佩戴口罩时应注意正确、全程佩戴, 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形成密闭。途中不要随意下拉口罩露出口鼻喝水、吃东西或打电话。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或连续佩戴超过4小时,需及时更换。建议在包里常备2-3个独立包装的备用口罩。
2.随身携带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以及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当接触污染物品后立刻对手、手机、钥匙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出行前应自查症状: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建议尽量不要出行,居家观察并依据情况选择就医。
1.减少不必要的触摸: 我们的双手会触摸栏杆、扶手、座椅等高频接触表面,极易沾染病原体,再通过触摸眼、口、鼻造成感染。应注意尽量少触碰公共设施。且在接触后避免用手触摸面部。也可以随身携带一次性手套或纸巾,接触扶手、按钮时隔开。
2.保持距离:如果条件允许,错开早晚上下班高峰,是降低风险的最佳策略。在站台等候时,尽量分散站立,避免扎堆。上车后,在车厢内尽可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选择人员不那么密集的区域站立。
3.加强通风:乘坐公交车网约车等有条件开窗的交通工具时,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如果天气良好,距离适当的情况下,步行是最健康的出行方式
1.及时做好手卫生:到达办公室或家中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采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双手,这可以有效清除大部分病原体。
2.处理衣服与物品:进屋后可将外套悬挂于阳台或通风处,避免与干净衣服混放,同时用酒精棉片对手机耳机等随身物品进擦拭消毒,晾干后再使用。用过的口罩建议装入密封袋丢弃或喷洒消毒液放入垃圾桶。
3.增强机体免疫力:所有外部防护都离不开强大的内在免疫力。通过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等方式来增强体质,是最为关键的措施,同时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是预防特定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公共交通防护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重要防线,更是阻断传染病传播的社会责任。通勤族只需养成“戴口罩、勤消毒、少接触”的习惯,就能在高效出行与健康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让我们从细节做起,共同守护城市通勤的“健康生态圈”。
作者:苏圣涵
来源: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
编辑:邱伟 白冰
校对:陈泽明
初审:刘志山
审核:崔乐文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AI生成或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