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将废旧衣横扫百国,国产短袖成“时尚垃圾”,非洲集体沦陷

走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街头,你会看到一个的现象:小伙子们的T恤上印着"饿了么",女孩子穿着"穿越深圳"的工装,甚至还有人穿着"奔跑吧兄弟"的文化衫,这些印着中文的衣服,并不是什么潮流单品,而是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的二手服装。

2024年,非洲二手服装市场规模达到几百亿美元,中国是最大的供应国,去年全球二手服装贸易额突破几千亿美元,其中大量来自中国的旧衣服,正在非洲各地的市场上流通。

广东人郭松十多年前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当时他发现大学军训结束后,大量几乎全新的军训服被扔掉,就试着回收处理,没想到打开了商机。

色彩鲜艳、款式多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尺码合适,相比欧美服装的宽大版型,中国衣物更适合身材偏瘦的非洲年轻人,连"饿了么""美团"的外卖工装都成了抢手货,因为面料结实耐磨,干体力活的人特别喜欢。

这些衣服在国内经过分拣、消毒后,被打成大包装进集装箱,运往东非最大的二手服装集散地吉康巴市场,每个集装箱到货的时候,现场就像开盲盒。

批发商用手电筒照着包裹查看成色,零售商们围在旁边,眼睛紧盯着,包裹一打开,人群立刻涌上来,抢购质量好的"高货",动作慢了,好东西就被别人拿走了。

对很多非洲家庭来说,买新衣服是奢侈的事,在一些国家,只有少的人买得起新衣,超过一半的人靠二手服装穿衣,一件洗干净、熨平整的中国T恤,可能只要十几块钱人民币,这个价格让普通家庭也能穿得体面。

肯尼亚每年进口二手服装,其中因为质量太差根本没法穿,最后变成了垃圾,这些废旧衣物被倾倒进河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地商人有时打开包裹,发现里面大部分的衣服都是破的、脏的、根本卖不出去的东西,直接血亏,一位肯尼亚批发商抱怨说,他有次进了一整个集装箱,结果只能卖出去两成,剩下的只能当垃圾处理。

在吉康巴市场,一位叫卢卡的店主想到了办法,他找来当地的造型师,把那些没人要的旧衣服重新设计改造,然后在市场中心办了一场特别的时装秀。

模特们穿着改造后的衣服走台,原本的"垃圾"变成了有设计感的单品,这些旧衣服经过裁剪、拼接、染色,居然能焕发新生,卢卡说,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看到,旧衣服不是只能扔掉。

在中国这边,格瑞哲等企业也在探索新路子,那些实在没法穿的衣物,被加工成工业原料,用于生产保温材料、填充物等产品,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减少了一部分浪费。

这条从中国到非洲的旧衣服之路,既帮助了需要便宜衣服的非洲家庭,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负担,一件印着"饿了么"的工装,在送完外卖后被丢进回收箱,经过万里之遥,穿到了肯尼亚建筑工人身上,最后可能变成河道里的垃圾,或者被改造成新的时尚单品。

针对旧衣流转,引起读者纷纷评论。

“只要衣服是穿在需要的人身上,帮的是非洲兄弟还是国内同胞,我觉得都一样是做好事。”

“我一直以为旧衣回收箱是搞捐赠,搞了半天是门大生意?这不是利用大家的爱心赚钱吗?”

“听说有的旧衣到了那边直接成垃圾,污染环境,这哪是帮忙,简直是输出垃圾。”

“便宜是便宜,但把人家本土的纺织业都快冲垮了,以后怎么办?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关键是要规范!出口的旧衣服得严格消毒,质量要把关,别把真垃圾运过去,同时最好也能帮非洲发展自己的轻工业。”

“这事儿最该让我们反思的是不是太浪费了?衣服更新换代这么快,源头减量才是根本。”

看完中国旧衣在非洲的“奇幻漂流”,你以后还会往小区旧衣回收箱里放衣服吗?如果你的衣服有可能被出口到非洲销售,你能接受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信源:中国海关总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时尚   非洲   集体   垃圾   二手   中国   肯尼亚   衣服   服装   工装   集装箱   衣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