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是陪伴,更是健康。
心脏,是人体永不停歇的“生命引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可能老化、硬化,血流不畅,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在敬老爱老的重阳时节,给父母最贴心的关爱,莫过于守护他们的心脏健康。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三科主任赵伟,为老年朋友们送上一份实用的秋季“护心指南”。
秋冬交替
为何心脏更易“亮红灯”?
1.气温骤降,血管承受“高压”
寒冷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显著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2.“秋燥”来袭,血液变“粘稠”
秋季干燥,若饮水不足,血液黏稠度会增高,血流减缓,易形成血栓,大大增加心梗和脑梗风险。
3.感染频发,心脏“雪上加霜”
换季时感冒、肺炎高发,炎症反应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已有心脏病的老人而言,一次感冒也可能成为病情恶化的导火索。
守护“心”门
从日常5件事做起
1.饮食有道,理智“贴秋膘”
(1)低盐: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警惕酱油、咸菜、腊肉等“隐形盐”。
(2)低脂:减少猪油、黄油等饱和脂肪的摄入,优选植物油。多吃鱼类,特别是富含Omega-3的深海鱼。
(3)高纤维: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4)忌“大补”:秋季“贴秋膘”应适度,切忌大鱼大肉,防止血脂、血压飙升。
2.适度运动,循序渐进很关键
(1)避开清晨低温:建议在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进行锻炼,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血管意外。
(2)推荐温和项目: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更适宜老年人。
(3)掌握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气喘为宜,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3.保暖防寒,护好身体“薄弱点”
(1)“洋葱式”穿衣法: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衣物。
(2)重点防护部位:头部、颈部、脚部最易受寒,出门戴帽和围巾,穿保暖鞋袜。
(3)起床“慢半拍”:醒来先躺半分钟,坐起再停半分钟,双腿下垂坐半分钟,让心血管平稳过渡。
4.平和心态,避免情绪“过山车”
(1)情绪波动(如激动、焦虑、悲伤)会导致血压骤升、心率加快,增加心脏意外风险。
(2)鼓励父母多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书法、园艺、合唱等),保持心情愉悦。
5.规范用药,慢病管理不容忽视
(1)遵医嘱服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务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
(2)定期监测:家中常备血压计、血糖仪,定期测量并记录数据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可能提示急性心脏问题,需立即就医
1.胸痛胸闷
胸部正中或偏左出现压榨性、紧缩性的疼痛或闷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后背或下颌。
2.心悸气短
在无明显诱因下,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齐,同时伴有呼吸困难。
3.莫名不适
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出冷汗、极度疲劳,有时这些是心梗的不典型表现,尤其在老年女性中常见。
赵伟特别提醒,一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把握黄金120分钟的救治时间。
敬老爱老,在于日复一日地关心与守护。愿天下长者,心有所“安”,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