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过七夕的重要活动,是晒书。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规范“七月七日曝书”,主要为了祛潮、防虫蛀。
宋明清三朝“晒书”盛行,除养护书籍字画功能外,更演变为夸耀学识、鉴赏珍品的雅集,兼具社交和交化交流作用。
《大明王朝1566》小说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老严嵩闭门晒书”情节,匠心独具,特別有意思。
严嵩为搀回政斗颓势,以退为进,政务交由徐阶暂署,他则闭门谢客,在中元节这天晒起书来。
这一桥段看似闲篇,实则是严嵩施展的政治韬晦计。被派去打探消息的太监向嘉靖回话说:“严阁老晒书,晒得可仔细了。”嘉靖果然上当,放松了对严嵩的警惕,延缓了倒严时间。
严嵩晒书是晒给嘉靖看的,寓有服软“认输”之意,精于文字游戏的嘉靖自然明白。
但严嵩晒书时间是在中元节,鬼节,而不是七夕节,以作者刘和平的文史功底,不至于犯这样常识性错误,很可能是有意为之,借以表达严嵩要向皇帝传达的心思:在鬼节晒书,我真是老糊涂了,输了,构不成威胁了……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