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二届世界脑健康日。
今年的主题是“全生命周期的脑健康”。
提醒我们,大脑健康需要从青年到老年全程守护。
大脑的功能与发育
作为人体的“司令部”,大脑掌控着思维、情感、记忆与行动。
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冲动控制、社会认知,是最后成熟的脑区;其髓鞘化(神经纤维绝缘层形成)持续至25岁,部分高级认知功能甚至到30岁才完善;青春期灰质密度达峰后开始修剪冗余连接,白质(神经纤维)完整性持续提升至25岁,优化信息传递效率。
《黄帝内经》中也提到过,女性按照“七”为节律,一七、二七、三七,20岁左右发育基本完成;男性按照“八”为节律,一八、二八、三八,也是20岁左右发育基本完成。
20岁左右一般是大脑发育的生理巅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包括大脑,逐渐开始衰老。
衰老本身就是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现在我们认为衰老本身就是疾病。细胞衰老,组织、器官、系统衰老,它就是疾病。
外源性的病理性损害、内因性的功能破坏,它的共性基础是衰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儿童骨折后可能经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后自己就能长好,而且恢复得很快。但是老年人如果发生了骨折,就很难自己能长好了,这是因为细胞修复能力随衰老而衰减。
所以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衰老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特别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衰老是第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
很多人拒绝承认衰老是疾病,认为是生理现象,其实衰老是由很多病理因素驱动所导致的。
我们认为衰老是一个病理性的大背景,比如表现在大脑的衰老,必然会向脑亚健康、向脑疾病转化。
事实上,保护大脑、延缓脑衰老,需要以下多个维度、原则有效结合。
脑健康的三大维度
第一,提高脑认知储备。有效学习、扩充社交网络、掌握新技能、活到老学到老等,都是提高脑认知储备的方式。
第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将慢性疾病控制在平稳范围,对可能会造成脑损伤的疾病进行有效地管控。
第三,减少脑部炎症性破坏。
将以上三点结合起来,共性的东西是很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行动:
适当运动,既能提高脑认知储备,也能对慢性疾病起到非药物的干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对大脑的炎症损害;
规律睡眠,适当调整睡眠周期,对有损害的熬夜、值夜班、倒夜班等行为进行干预,如有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药物与非药物结合起来去有效保护;
对于饮食方面的管控,分炎性饮食和非炎性饮食,非炎性饮食是健康饮食,比如对于油炸、高碳水食物,一般认为是容易致炎的。不好的饮食吃多了,益生菌就会受限制,有害菌可能就占上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内毒素破坏大脑,影响其他的脏器系统。
这几个环节是持续互相促进的,不是说做好其中一个环节管理,就能够实现脑健康。
脑健康的三大原则
一般来说,大脑固有的模式是不愿意主动学习新鲜事物的,喜欢用熟悉的场景或者思维范式去理解新的东西,减少耗能。
偶尔让大脑放空,偶尔发呆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但如果天天发呆,吃饱了就发呆,无所事事,实际上是有损大脑健康的。
抽烟、过量饮酒、熬夜;高碳水、高脂肪、高盐饮食,对大脑是有害的。
过度的心境波动,大喜大悲,对大脑也有害。
大概归纳起来,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
第一,心静。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适当要有一些职业性差异。
第二,律己。起居有节,有固定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合理科学。
第三,适度。与外界的交流要有度。
违反以上这三条,都可视为对脑健康有害的行为。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 - 徐俊 主任医师《脑健康》
本文版权归医学微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ID:yixueweishi),谢绝直接搬运。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