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注意!“桦加沙”将登陆,或对新会柑产量产生极大影响

作者【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柑农家庭背景,坚持一线调研,守住传统底线,热衷于新会陈皮收藏及调查研究。原创不易,谢绝剽窃。如对新会陈皮感兴趣或者提供其他任何资讯,都可留言评论交流。

中央气象台 9 月 23 日 10 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 18 号台风 "桦加沙" 仍维持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 级以上(62 米 / 秒),正以每小时 20 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广东省防总已于 9 月 23 日 10 时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最高级别的 Ⅰ 级,要求各地全面落实 "五停" 措施。

2025年度“风王”桦加沙

气象数据显示,23 日至 25 日,新会所在的珠三角西部将遭遇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降雨量可能超 100 毫米。国家海洋预报台持续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珠江口沿岸将出现 100-320 厘米风暴增水,其中江门市风暴潮预警级别为黄色,沿海柑园面临强风、暴雨、风暴潮三重极端天气威胁。农业农村部已将广东南部沿海农田渍涝和风灾风险列为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提示新会柑等经济林果面临极高的折枝落果风险

桦加沙的风眼

一、新会柑挂果关键期:超强台风下,新会柑产业面临的风险更为突出

当前正值9月中下旬,新会柑正处于果实膨大期和秋梢生长期,是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2025年新会柑种植面积稳定在14.3万亩左右,今年恰逢新会柑"大年",果树挂果量普遍较大,枝繁叶茂的状态使得柑树受风面积增加,倒伏和落果风险显著提升。

膨果期的新会柑

更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初至10月份的太阳雨天气已让部分柑园出现落果现象,雨水过多导致土壤压实,造成柑树缺氧、沤根、烂根等问题。同时,高温天气使柑树容易进入短暂休眠状态,根部吸收能力下降,树势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遭遇超强台风,新会柑产业面临的风险更为突出。

2018年风云四号A星拍摄台风“山竹”真彩色云图动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二、历史台风对新会柑产业的影响:"天鸽"、"山竹"带来的“大减产”

新会柑产业对台风的威胁并不陌生,2017年"天鸽"和2018年"山竹"台风都给新会柑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成为柑农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2018年"山竹"台风导致新会全区8.5万亩柑园不同程度受损,陈皮行业受灾损失约2.3431亿元。当时风力大且吹袭时间长,导致柑树吹折、摇伤、果实吹落比例高,特别是崖门、古井、三江、双水等镇风力强劲,成年园亩均落果350公斤左右。

2018年“山竹”台风中水淹的新会柑园

同时,由于潮位高,潭江沿岸出现内堤漫顶和潮水托顶情况,会城、大泽、司前等围田柑橘区受灾成灾面达90%以上,全区柑橘受浸严重的约7万亩。

台风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物理伤害,更对柑树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强风导致的枝干断折对树体造成物理伤害,长时间渍水对根系形成化学伤害。台风过后,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引发柑桔溃疡病等病害的暴发和蔓延,而台风对柑树根部的伤害恢复过程则更为缓慢。

台风前柑农对新会柑树进行加固

三、风王“桦加沙”的考验:将是新会地区2018年以来影响最严峻的台风

从目前的气象数据和预测来看,超强台风"桦加沙"极有可能成为2018年"山竹"之后对新会地区影响最大的台风。这一判断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分析:

从强度参数对比,2018年的"山竹"登陆台山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45米/秒),而"桦加沙"目前已达17级以上(62米/秒),预计登陆时仍将维持14-16级的强台风至超强台风强度,风力规模与"山竹"相当甚至更强。气象专家指出,"桦加沙"的破坏力可与2008年台风"黑格比"相比,其环流结构庞大、眼区清晰,带来的狂风暴雨具有极端性。

从历史影响数据看,2018年后影响新会的台风中,2023年"苏拉"仅造成30余亩柑园受灾,2025年"塔巴"虽登陆台山但未造成重大损失,其他如"米娜""杨柳"等台风均未对新会柑产业形成实质性威胁。这些台风要么强度不足,要么路径偏离新会核心产区,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与"山竹"不可同日而语。

台风眼

从致灾风险评估,"桦加沙"带来的降雨极具威胁,广东沿海局地累计降水量可达35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降雨量超100毫米,这种强度的降水极易引发新会围田区的内涝积水,对柑树根系造成严重损害。而2018年后的其他台风均未出现如此极端的降水预报,这使得"桦加沙"的潜在破坏力显著高于近年同期台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影响程度还取决于台风登陆的精确路径和防御措施的实际效果。与2018年相比,新会区的防风减灾体系已明显升级,包括"五沟"连通的排水系统、智能排灌设备的普及、标准化的柑树加固技术以及更精准的预警机制,这些都可能降低实际受灾程度。但考虑到今年是新会柑"大年",挂果量大使果树抗风能力下降,且前期天气已导致树势偏弱,"桦加沙"的实际影响仍不容低估。

被台风暴雨打落的新会柑

四、"桦加沙"对新会柑产量的直接影响:“大年”变“小年”,影响来年产量

结合历史经验和当前情况,超强台风"桦加沙"可能从多个方面对新会柑产业造成影响。

首先是强风导致的直接伤害。根据预测,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17级、阵风17级以上。如此强劲的风力极易造成柑树枝干折断、果树倒伏,挂果量大的枝条更易因受力过大而断裂,导致大量落果,尤其是1-3年的幼树抗风能力较弱,可能出现严重受损。

其次是暴雨引发的内涝积水问题。台风带来的大暴雨将导致柑园积水,引发根系缺氧、沤根、烂根等问题,严重影响柑树吸收能力。对于地势较低的围田柑橘区,积水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对柑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第三是灾后病虫害暴发风险。台风过后的高温高湿环境为柑桔溃疡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溃疡病由黄单胞杆菌引起,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暴发,传染迅速,危害严重且极难防治。同时,台风造成的伤口也增加了柑树感染病害的可能性。

此外,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新会柑本身就面临黄化衰退的风险,台风的侵袭可能加剧这一问题,导致"大年变小年",影响来年产量。

新会柑的“台风疤”

五、台风后新会柑种植应对策略:处理折枝,扶正倒树,尽快排水,肥水管理

台风过后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处理折枝,扶正倒树,对过多的枝条进行修剪,固定好树盘。对于倒伏植株,将通过合理摘果修枝逐步恢复树势,避免扶苗伤根造成次生伤害。

排水工作同样关键。要尽快排出柑园渍水,降低地下水位,恢复柑树根系的通气条件。对于山地果园,还要落实水土流失措施,防止进一步损失。

灾后病虫害防控尤为重要。将择晴选择经国家登记的药剂防控溃疡病、炭疽病、裙腐病等病害,以及柑橘潜叶蛾、红蜘蛛等虫害,并关注后续1至2周的病虫害发展情况。

在肥水管理方面,考虑到柑树受浸后根系会受到影响,不能硬施重肥,而是要多施、连续施叶面肥,保持树体生长。对于树势受影响的柑树,要摘掉过多果实,改为施根外肥,避免在地面未干时人为踩踏果盘。

为防止风后暴晴影响果树生长,果园退水后将用干草覆盖树盘,并根据天气变化适当淋水,做好根系保护;待地面干爽后,结合浅松土,在地面撒施生石灰粉30至50公斤,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园环境,降低病虫基数。

超强台风"桦加沙"的逼近让新会柑产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但与几年前相比,柑农的防御意识明显增强,防御措施也更加科学有效。从历史台风中吸取的教训,转化为了更加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财经   陈皮   产量   台风   柑园   产业   根系   风险   病害   柑橘   暴雨   积水   风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