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睡觉,听起来挺健康的对吧?可偏偏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一到了晚上十点,才刚刚准备活动活动筋骨,看会儿电视、刷刷手机,结果一觉睡到凌晨两三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这不是个例,而是太常见了,尤其是六十岁往上的人,不仅睡得少,还容易醒。
到底是身体老了,还是睡觉出了问题?医生的建议来了,睡觉这事儿还真得讲究点,特别是过了六十岁,别觉得无所谓,能睡好才是真的养命。
人到老年,身体的很多机能都在变化,尤其是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在变弱,直接影响的就是睡眠质量。明明白天走了不少路,也晒了太阳,可到晚上还是睡不踏实。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分泌会减少,这种被称作“睡眠激素”的物质,本来是调节我们昼夜节律的重要助手。一旦褪黑素减少了,身体就容易错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清醒,这才会出现“早早上床,半夜醒来”的情况。
1.固定睡觉时间
医生明确指出,固定的入睡时间比早睡更重要。别今天九点睡,明天十二点才上床,这样反而会扰乱生物钟。生物钟这个东西,讲究的是稳定。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本身调节能力就差,一乱套就更容易失眠。
最好是每天固定在同一个时间上床,比如十点半,哪怕开始几天躺着睡不着,也别拿手机看,更不要起床吃宵夜,让身体知道这个点就是“睡觉时间”。
2.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除了时间要固定,睡觉的环境也得讲究。不少老年人习惯把卧室当储藏室,什么杂物都往里堆,甚至床边堆着药箱、电线、各种衣物。这么杂乱的环境,哪能睡得安心?人的大脑其实很敏感,一进门看到这些杂物就容易焦虑,潜意识里也难以放松。
医生建议,卧室最好简洁一点,干净整洁,窗帘遮光好点,灯光柔和点,噪音控制住,甚至温度也要合适。有数据研究表明,温度控制在18℃到22℃之间,湿度保持在50%左右,是最有利于老年人入睡的条件。
3.注意睡前习惯和午睡时间
很多人忽略了睡前的那段时间,其实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一环。常见的问题就是临睡前还吃得很饱,有的人甚至吃完夜宵立马躺床上。这对肠胃负担很大,尤其是年纪大的人,消化能力差,一到半夜可能胃胀、反酸,甚至引发心慌,直接把人从梦中吵醒。
有研究指出,睡前2小时最好不进食,尤其要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果非得吃点东西,喝一小杯温牛奶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助于放松情绪。
除了吃,很多人还有睡前看新闻、看剧的习惯,这本来没错,但如果看的是刺激性的内容,比如社会负面新闻、悬疑剧、战斗类节目,那大脑兴奋起来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冷静下来的。
有专家指出,睡前大脑的“预处理”状态会延续入睡后30分钟,影响整个第一阶段的深度睡眠。如果刺激性太强,不仅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次数也会增加。
还有个特别被忽略的问题——午睡。很多老人都有午睡的习惯,尤其是退休在家没啥事干,吃完中饭就躺着一两个小时。午睡虽然好,但时间太长会“偷走”晚上的睡意。
其实根据医学指南,午睡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合适,时间太长反而会让人越睡越疲惫,甚至打乱晚上的睡眠节奏。有人睡完午觉起床头晕,反应慢半拍,就是因为进入了深度睡眠后被打断,醒来大脑还没“重启”。
4.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睡眠的一个大杀器。有些人一到晚上就开始想事,孩子的事、孙子的事、年轻时候没完成的梦想、邻居家谁又吵架了……这些念头一波接一波,根本停不下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焦虑情绪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激活状态,导致入睡时间延迟,甚至形成“睡眠恐惧症”。医生建议每天安排一个“情绪整理时间”,可以在晚饭后散散步,哪怕自己一个人安静走走,把心里的杂念排出去,回到家泡泡脚,再慢慢进入放松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老人其实根本没失眠,只是对“标准睡眠”有误解。他们觉得必须一觉睡到天亮才叫睡好,一旦半夜醒来一次就觉得是问题。
但实际上,轻微的夜间醒来是正常的,特别是年龄增加后,夜间觉醒1到2次不算异常。关键看醒后能不能再次入睡,睡醒后是否精神。如果只是凌晨三点醒了一次,过几分钟又睡过去,第二天也没犯困,那其实没必要太焦虑。
根据一项国家级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38%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这个数字其实挺高的,但更说明一个问题——睡不好是常态,而不是个别现象。正因为如此,更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应对,而不是靠“硬撑”或者乱吃安眠药来解决问题。
睡觉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可到了老年阶段,它就成了身体是否健康的“晴雨表”。血压、心率、血糖、脑供血,都跟睡眠有关。一觉睡得好,白天走路有劲,吃饭香;一觉睡不好,浑身酸痛,脾气暴躁。
医生不是在吓人,是实实在在在提醒:过了60岁,身体机能确实在退化,但通过一些细节调整,是完全可以把睡眠质量维持在一个不错的状态的。
十点睡还是十一点睡,不是绝对的问题,关键是每天那个点都要一样,让身体有规律可循。不用太执着早睡,但一定要规律。卧室也别搞得太杂太乱,干净、安静、温度合适才是关键。睡前少吃东西、少看刺激节目,把大脑慢慢安静下来更重要。
午睡别贪长,30分钟差不多了,太久只会害了晚上。最后,别把一两次失眠看得太严重,真正该重视的,是整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
老年人睡觉,不图多,不求深,只求稳。不折腾、不焦虑、不将就,该睡的时候能睡,该醒的时候有精神,那就足够了。不是非得和年轻人一样睡八小时,也不是必须从晚十点到早六点。
真正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养生的关键。别被别人的“标准”吓到,更别让自己陷进“非睡好不可”的焦虑里,学会听身体的声音,这才是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陈丽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251-2253.
[2]张海明.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3):212-214.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4]刘芳.褪黑素在老年人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4):180-182.
[5]王建国.生物节律与睡眠健康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5,17(5):456-458.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