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喂了狗

2025年7月14日,巴拉圭总统佩尼亚宣布台湾赖清德即将访问巴拉圭,为了维系所谓的“邦谊”投入巨资。

但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立陶宛曾因与台湾的联系,导致对华出口暴跌八成,经济陷入困境。

而洪都拉斯,与中国大陆建交后贸易、农业合作全面开花,焕发勃勃生机。

巴拉圭总统佩尼亚的选择,究竟会将国家带向立陶宛的今天,还是洪都拉斯的明天?

两家的算盘

别看巴拉圭总统佩尼亚表面上跟赖清德称兄道弟,其实心里的算盘也是打得噼啪响。

就在赖清德动身前夕,佩尼亚附加了新条件:除了原计划10亿美元投资,还得额外给500万美元紧急救灾资金,而且这笔钱要直接进巴拉圭央行的“特别账户”,用途不用报备。

离谱的是,巴拉圭总统还盯上了台湾的半导体行业。

巴拉圭是个农业国,全国连家像样的电子组装厂都没几家,却要搞芯片封装测试厂。

赖清德团队说要转移技术,可准备的设备竟是荷兰ASML淘汰的DUV型号,在台湾本土晶圆厂早就被替换成更先进的EUV机型了,这回明眼人看出来了,这俩人这在闹呢。

其实不然,这场交易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赖清德想换美国的过境机会。

赖清德团队特意选了纽约和达拉斯的路线,这两处正好跟台美正在谈的50架波音737MAX采购、台积电得州建厂税收优惠等协议挂钩。

说白了,就是拿台湾纳税人的钱,买张美国过境的机票。

不过话说回来,巴拉圭在明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不可突破的底线的情况下,还这么明目张胆的搞这一套,就不怕掣肘吗?

毕竟,他们有立陶宛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立陶宛音容犹在

2021年11月,立陶宛明明靠着中国的全方位援助过的有滋有味,后来觉得飘了竟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步棋直接踩破一个中国原则红线。

中国当天就把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立马将立陶宛的商品被移出中国海关系统,没法进入中国市场。

2021年,立陶宛对华出口直接跌了91.4%,木材、乳制品这些主力出口品几乎断了中国销路。

维尔纽斯一家木材商的货在上海港滞留110天,最后只能低价甩卖。

考纳斯的百年奶酪厂,原来八成产品销中国,制裁后订单没了,裁了三分之一的人。

然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一波搞得那些跨国公司都怕被牵连,逼着立陶宛供应商换产地标签。

德国—波罗的海商会放话,再不解决对华问题就关厂。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说,近百家企业因供应链断了陷入困境,2022年首都失业率飙到10.3%。

政府拿600万欧元救急,却填不上3亿欧元的贸易窟窿。

台湾承诺的2亿投资和10亿贷款,四年才落实不到5%。

立陶宛副外长也老实了,后来承认他们“完全低估了中国反制的力度”

2023年,立陶宛对华出口仅2.24亿欧元,还不到2020年的三分之二。

克莱佩达港货运量降了40%,工人轮休。

这些摆在眼前的亏空,都在说一个理:碰一个中国原则,代价真扛不起。

现在,巴拉圭要走这条路,得先看看立陶宛这账本。

惹错人的后果

巴拉圭邀请赖清德访问的举动,也已经实实在在踩破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

中国外交部早明确表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认的事实,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

因此,中国的反制不会手软。

要知道,巴拉圭经济一半靠大豆出口,其中三成是通过第三方转卖到中国的。

要是中国调整采购渠道,当地大豆价格怕是要跌,农民手里的豆子可能砸在手里。

亚松森农产品市场的商贩已经在囤货,怕的就是后续贸易受限。

不仅如此,国际上的影响也跑不了。

2023年巴拉圭农业部长因为跟虚构国家签协议被解雇,已经让人觉得其外交不专业。

这次再在台湾问题上犯错,欧盟这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地区,可能会对其参与南方共同市场谈判设卡。

国内反对党也不认同,候选人阿莱格雷就说过,“该跟中国建交”,民众的抗议声也越来越大。

真走到那一步,巴拉圭损失的不光是生意,还有国际上的信任。

台湾给的那点仨瓜俩枣,跟中国市场的分量比起来,根本不够看。

巴拉圭唯有回归理性,尊重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认的国际准则,才能避免经济孤立与国际信任的双重崩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立陶宛   友谊   中国   主动   赖清德   巴拉圭   台湾   洪都拉斯   总统   原则   欧元   联合国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