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东洲岛
东洲岛位于衡阳市雁峰区,居湘江衡阳城区段中央,与长沙橘子洲、永州萍洲并称湘江流域三大洲,岛上有著名的船山书院,所以东洲岛之行,内心里还是有几分向往和期盼的。
从珠晖区的火车站出发,穿过2条街,便到了湘江东路,继续沿江公路行走约10分钟,便到了东洲岛景区游船中心入口。
误以为去东洲岛要坐船,于是在江岸大堤上的游船中心寻找购票处和乘船码头,发现湘江下游方向有一座木桥,径直通向岛中心。于是径直转头离开游船中心,一边沿大堤岸上绿道行走,一边欣赏岸边和东洲岛的风景。堤岸右侧保留了两排青砖瓦房,一看便知有了一定的历史,大致上属于明清时代,当地人称之为杭州湾老街。当然,这个杭州湾名字的由来,有些不伦不类,至于是不是与衡阳其他地名(如广西路)一样,是不是有出处和有意义,就不得而知了。
东洲桥是连接湘江东路与东洲岛的木板桥,是在水泥钢筋基柱上搭建的廊桥,可以遮风避雨,也可以近距离观赏东洲岛的风景,还可以近赏廊柱上的楹联。从桥上看,东洲岛形状狭长,长与宽的比例约10比1,宛如一把金梭竖立在天河中间,与相传织女将金梭掉入湘江水中的故事相吻合。
东洲桥约三百米长,几分钟便走完了全程。桥上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也有不少人在桥上歇息,吹着凉凉爽爽的河风。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来回检查桥上的设备设施,或许是因为桥没有全封闭,担心有人从桥上跳下去吧,但我觉得有些奇怪,这座桥上有灭火器,却没有看到有救生设备及安全警示标语。
下桥有直达岛面的直梯,也有环形阶梯,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讲,直梯就省事多了。我们从桥上下来,直接选择了右手方向行走。先后经过了船山书院、罗汉寺、三面观音像和禅心亭,便到了岛的尽头。我一直以为船山书院是自始至终建在岛上的,看了书院的介绍,才知道是清朝兵部尚书衡阳人彭玉麟捐办的,和王船山先生主办的书院不是一回事,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跨度。当然,岛上古木森森,环境悠雅,书院建于此,也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如今保留的船山书院的遗址,面积并不小,前后的校舍教室约七八栋,可以想象当时的办学规模还是挺大的。进船山书院参观要门票,我们没有进去,也只是绕其周围走了一圈,所以并不知道自彭玉麟捐建书院之后,究竟培养了多少名人,做了多少贡献,也不清楚此书院究竟办到什么时候,现在还有没有做什么用途。于是,上百度搜索,找到了这样的一条信息:船山学院曾是湖湘文化的最高学府之一,国学大师王闿运在此掌教十余年,杨度、齐白石等皆出其门下。清未至民国,船山书院相继更名为船山存古学堂、船山国学院、船山文科大学、湖南私立船山中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衡阳市立中学、私立含章中学的高中部并入船山中学,改名为衡阳市立第一中学,成为衡阳市一中的前身。
王船山对湖湘文化的贡献巨大,人们为了纪念王船山先生,在东洲岛的另一端建了“夫之楼”。这座仿古建筑,以菠萝格木装饰,内部陈列着王夫之的手稿与思想著作,登上楼顶可俯瞰湘江如练、远山如黛。若说船山书院是湖湘文脉的根基,夫之楼则像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了东洲岛的文化底色。
去夫之楼,要从芒果快乐森林公园旁的栅栏经过,路是青石板铺就,踩在上面有一种厚重感。所经之处,还有曾经的西岸码头,如今只保留了一点上岛的石阶。到达夫之楼,楼前有夫之手迹书法,夫之楼未开放。从一楼的门窗玻璃可以看见夫之雕像及左右木柱上的一幅楹联。“世间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表达了船山先生对湖湘文化的贡献及学术地位。
岛上返回东洲桥的路正在施工,只能走沿江环岛步道。算一算时间,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用时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也不算太累。当然,在这一次漫步东洲岛的环行中,心情还是有些复杂的,收获的是对东洲岛有了一点点感性的认识,复杂的是希望东洲岛有精神层面的传承发展,而不仅仅是一个游玩的去处。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