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王阿姨最近总觉睡眠不好,夜里翻来覆去睡不踏实,白天头昏脑胀,心里总担心是不是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和邻居聊起才得知,原来她们不少高血脂的朋友也都有类似情况。让王阿姨意外的是。
前阵子去医院体检,医生居然问起她的睡觉习惯,并反复嘱咐:高血脂的人,睡觉时“2不要”一定要记牢!这句话让王阿姨心头一紧:难道单靠药物和饮食还不够,睡眠也能影响血脂?身边的“老姐妹们”听了一脸既疑惑又焦虑:“难道我们一直忽视了最简单的一环?”

大家平时只知道饮食和运动能管住“血脂”这只隐形杀手,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自己的“睡觉方式”能否守护血管健康。那么,高血脂和睡觉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联系?医生反复强调的睡觉“2不要”究竟指的是什么?
如果做错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接下来的内容,也许正能解开你的疑问,特别是那第二个“不要”,很多人往往一不小心就犯了,但后果远比你想象严重。
很多人觉得,高血脂就是“油吃多了”,其实这只是表象。近年来,权威医学文献和临床观察逐渐发现,高血脂和睡眠习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2021年发表的中国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其血脂异常风险提高了34.2%。

北京协和医院团队指出:规律、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减少内分泌紊乱,进而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核心指标异常的概率。原因有三:
睡眠剥夺会扰乱脂肪代谢。当人长期睡不够,体内“瘦素”分泌减少,“饥饿激素”增高,导致体重上涨,脂肪堆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上升明显。

熬夜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内皮如同“血管防护膜”,功能受伤后血脂更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睡前精神压力大、情绪激动,导致皮质醇激增。损伤血管自我修复能力,带来持续的代谢负担。
医生多次重申,“高血脂人睡觉时有2个大忌千万要避开”,否则补觉、吃再多降脂药物,也容易前功尽弃。
不要熬夜晚睡,夜间12点后还未入睡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的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或经常凌晨后才入睡者,高胆固醇检出率高出常人31.5%。长期晚睡,生物钟紊乱,影响肝脏“夜间自我净化”,血脂很难清零。
特别是高血脂患者,晚上23点前应确保入睡,让肝细胞休养生息,增强胆固醇代谢能力。若长期熬夜,哪怕白天补觉,也补不回“黄金修复期”带来的损失。所以医生常说:“夜间早睡,是调脂最划算的护身符。”

睡前不要进食油脂/高糖食物,也不要带负面情绪入睡
不少人喜欢临睡前来一碗夜宵粥或点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显示:睡前2小时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会导致次日空腹血脂水平升高16.8%。不仅影响消化,肝脏夜间负荷加重,还会影响血脂清晨恢复。
此外,情绪波动同样不能忽视。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表明:经常情绪激动入睡的人,清晨血脂高峰期推迟约70分钟,心脑血管更“吃不消”。

坚持做到晚上早睡、不带饱腹和负面情绪上床,效果常常让人意外。
血脂水平下降。《中华心血管杂志》数据显示,坚持早睡且不夜宵的高血脂者,3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平均降低0.38mmol/L。
睡眠质量提升,白天精力恢复。有试验发现,调整睡前习惯后,白天乏力人数减少约42%,主观幸福感提升。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下降。协和医院心内科随访报告显示,坚持规范睡觉习惯1年,轻中度高血脂患者卒中风险减少21.6%。

要设规律作息表:建议固定在晚上10点半前关灯,日日重复。手机闹钟和家人互相提醒,有效提升自律性。
要养成轻食入睡,下班后慢养心:晚饭时间安排在睡前4小时,一碗清淡、低脂肪汤类+蔬菜即可;临睡前适当深呼吸、冥想,远离电视和手机带来的纷扰。所有调整都不能代替药物和正规治疗,发现体检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柳叶刀·公共卫生》2021,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现状
北京协和医院《高血脂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睡眠时长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