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这个习惯会要命!六旬老人健走后直吹空调,没过多久送医抢救

65岁的张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平时按时服药。然而就在前几天,酷暑难耐的午后,张先生健步走回家后,直接对着空调猛吹。没过多久,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右侧手脚无力,说话含糊不清。经诊断,张先生发生了急性脑梗死。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医师张舟提醒:夏季高温环境下,不当的避暑方式可能成为脑血管病的“导火索”。

夏季脑血管病高发?揪出四大“隐形诱因”

张舟称,四大“隐形诱因”可能诱发脑血管病:

★运动补水不当引发脱水,水分摄入不足导致血液黏稠

夏季运动时每小时汗液丢失量可达500-1000毫升,但多数锻炼者存在补水误区:运动前不提前补水;运动中仅凭口渴感饮水;运动后大量饮用冰镇饮料。这种补水方式无法有效维持血容量,当失水量达体重3%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脑缺血症状。而且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的水分较其他季节增加30%-50%。但许多人群存在主动饮水不足的问题:办公室工作者常因忙碌忘记补水;部分人群为减少如厕次数刻意少喝水。当人体失水量达到体重的2%时,血液黏稠度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建议制定科学的饮水计划,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

★凉食引发胃肠功能紊乱

夏季冷饮、生食消费量显著增加,引发两种危险情况:急性胃肠炎导致频繁呕吐腹泻,造成体液大量丢失;慢性肠胃功能障碍影响营养吸收。建议控制生冷食物摄入。出现腹泻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电解质水。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腹泻时血糖波动可能加剧血管损伤。

★空调使用不当造成血管应激反应

当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人体血管会经历“扩张-收缩”的剧烈变化。商场、办公楼等场所常将空调设置为23℃-25℃,与户外35℃以上高温形成强烈反差。这种温差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温度管理建议:保持室内外温差在5℃以内,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为宜。从户外进入空调环境时,应在过渡区停留5-10分钟,给血管适应时间。

★作息紊乱加重血管负担

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容易打乱生物钟,具体表现在:烧烤等夜宵活动延长至凌晨,导致进食后立即入睡;熬夜造成睡眠质量下降,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持续熬夜会使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晨起血压峰值比正常作息者高20-30mmHg。作息调整建议:保持22时30分前入睡,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如需夜间活动,应控制高脂饮食摄入量,并保证次日补觉时间不超过2小时。

张舟提醒,预防夏季脑血管意外需保持规律作息,科学补水,合理使用空调,注意饮食卫生,适度运动。特别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夏季应加强血压、血糖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通过建立这些健康屏障,可有效降低夏季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3

标签:养生   高温   多久   老人   习惯   空调   夏季   血管   饮水   温差   建议   黏稠   汗液   不当   血小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