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的国产大飞机项目,那真是让人唏嘘不已。2008年,三菱重工启动了MRJ项目,后来改名叫SpaceJet,本来是想重振日本航空制造业的雄风。
日本人当时信心满满,觉得自家工业底子厚,战后造过零式战斗机和F-2战机,转民用客机应该水到渠成。
结果呢,折腾了15年,砸进去上万亿日元,2023年2月7日,三菱重工正式宣布终止项目,一架都没交付出去。这事儿一出,日本航空圈子炸了锅,大家开始扒拉失败的原因,矛头直指美国那边。
先说技术层面吧,SpaceJet从一开始就卡壳。原型机2015年11月首飞,看起来挺顺利,但后续测试问题一大堆。
2020年在美国莫戈测试中心,第二架原型机起飞时起落架出故障,结构疲劳数据超标,FAA直接叫停,要求重做全套验证。
这不光是小毛病,还牵扯到航电系统和布线设计,FAA说冗余不够,得从头改。三菱团队本来就经验不足,没几个懂美国适航标准的专家,改来改去,预算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最初的数百亿日元,飙到上万亿,疫情一来,市场还雪上加霜,航空业整体低迷,订单开始取消。
订单这块儿更惨。项目初期,日本航空和全日空各订了上百架,加拿大和美国客户也跟进,总意向400多架。
可到后来,疫情冲击下,航空公司缩减机队,Trans States Airlines取消50架订单,Aerolease也撤了10架。2021年,三菱还推出M100小号版,想迎合美国飞行员范围条款——那边规定支线机不能超76座、86,000磅,不然就得用主线飞行员,成本高。
三菱觉得这招能救场,2019年巴黎航展上签了15架意向,可惜还是没稳住。2023年项目黄了后,全日空和日本航空直接取消剩余订单,SpaceJet就这么胎死腹中。
日本人气不过的地方,主要冲着美国FAA去的。大家觉得这认证过程太双标了。FAA对自家波音737 MAX出事后,2019年两起坠机,死了346人,审查宽松,2020年底就复飞了。
可SpaceJet呢?一个小故障就卡半年,2020年测试事故后,审查周期拉长好几个月。三菱带原型机去美国验收,FAA法官直接判“不接受型号认证”,这等于一票否决。
网上日本网友直呼“美国怕我们抢波音市场,政府直接干预”。有人贴FAA报告截图,说波音出事时美国人帮着遮掩,现在轮到日本,就层层设限。
东京街头那些航空迷聚一块儿聊天时,总爱提这茬儿,觉得空客和波音垄断全球商用机市场,靠游说华盛顿,影响FAA流程。日本项目一卡住,他们就乐见其成。
这双标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大航空公司和大飞行员工会联手,维护范围条款,不让外国支线机轻易进美国市场。三菱前期估计不足,没想到这条款这么死板。
结果呢,SpaceJet的90座版MRJ90超重超座,M100版虽改了,但市场不确定性太大。2022年日本出生人口才76万,劳动力危机凸显,制造业供应商链条断裂,招聘难,交付延期。
经济停滞30年,日本技术实力虽强,但商用大飞机门槛太高,波音和空客玩了几十年,三菱想后来居上,难度翻倍。
项目一停,日本媒体和网友开始拿中国C919比。说实话,这对比挺扎心的。日媒《日经亚洲评论》2023年4月13日发文,直球标题《中国C919起飞,日本SpaceJet为何止步》。
文章里说,两个项目同年2008年启动,15年后一个交付一个黄摊子。为啥?关键在利益相关者和市场准入。中国C919有政府大力支持,国家技术自力更生产物,商飞公司动员全国资源,高校和企业齐上阵。
庞大的国内市场是后盾,东航、南航、国航这些大客户直接下单上千架,订单稳如老狗。日本呢?SpaceJet靠财阀和政府资金,但疫情一打,财阀缩手,市场转向宽体机,支线需求萎缩。
日媒还点出供应链差异。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C919国产化率60%,从钛合金到复合材料,本土企业全覆盖,成本低,性价比高。
SpaceJet依赖进口部件,2022年供应商罢工,仓库空空。技术攻关上,中国拉几十所高校,实验室模拟气动布局,几年出方案。日本失落的30年,实力跟不上,认证还卡海外。
文章采访东京航空专家,说中国不怕西方封锁,工业实力足,日本产业链断裂太多。读卖新闻报道C919首飞后,日本网友留言:“这对日本是巨大打击,中国又赢了。”
有人感慨,日本MRJ进度一度比C919快,为啥现在反超?答案简单:中国有完整生态,日本缺规模效应。
C919的成功不是运气。2008年立项,2017年5月5日首飞,2022年12月9日交付东航首架,2023年5月28日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飞北京首都,正式商业运营。
这标志中国商飞成全球第三家独立设计生产大飞机的公司,打破波音空客垄断。C919座级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气动设计优于同类,能源消耗低,维保简单。
订单突破1000架,国际航线测试启动。相比SpaceJet的支线定位,C919瞄准干线市场,后发优势明显。
这中日航空路子,差距拉大。日本SpaceJet失败,暴露产业衰败和外部掣肘。美国双标让日本人窝火,但说到底,自家问题更大:经济低迷、劳动力少、供应链弱。
C919成功,靠国家统筹、国内市场大、制造业韧劲。日媒质疑有道理,中国为什么行,日本为啥不行?接地气点说,日本太依赖美国认证,忘了本土根基;中国玩转内循环,外压变动力。
未来,C919追波音空客,坐稳第三把交椅,日本氢机项目能不能翻身,还得看执行。航空这行,技术牛、市场稳、政策硬,三样缺一不可。日本人骂双标没错,但也该想想自家门前雪。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