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明明能冲前十,你怎么总放任不管?”上周在小区遛弯,撞见邻居被老师电话约谈,电话里老师的质问声隔着几米都能听见,可邻居挂了电话,却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作为青岛同小区的80后家长,我太懂她的处境:她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可老师的焦虑,却让她快扛不住了。
邻居家娃和我家孩子同班,上小学四年级,成绩常年在班级中游晃悠,数学偶尔能考85分以上,语文作文总写得没灵气,英语单词记了又忘。小区里其他家长都卷得厉害,周末要么带着孩子赶青岛热门的奥数班、作文营,要么盯着“强基计划”“课后服务扩容”的政策信息,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可邻居偏不,每天辅导作业就抓两件事:“字迹写工整”“错题改过来”,从不说“你要考第一”“别被同学赶超”。
更让我印象深的是,她总跟儿子强调:“妈妈帮你检查作业、整理错题,是在帮助你,不是我该做的事。学习是你的责任,得自己扛起来。”有次孩子忘带作业被老师批评,回家哭着抱怨,她没帮着找借口,反而说:“这是你的事,下次记得自己核对书包。”
可老师不认可这种教育方式。每周至少三次私信或电话找她,一会儿说“孩子上课走神”,一会儿催“家长要多刷题”,还拿青岛某小学“家长陪读打卡制度”举例,说“优秀孩子背后都有拼尽全力的家长”。上次家长会,老师特意点名她:“现在青岛中考普职分流压力这么大,家长不推一把,孩子以后怎么考高中、上大学?”
这话戳中了不少家长的焦虑,会后好几位妈妈围着邻居“劝学”,说自己每天陪写到11点,周末送孩子去“一对一”辅导,光补课费每月就花5000多,还说青岛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不卷不行。可邻居看着儿子放学回家,还能抱着足球在小区草坪上跑一小时,睡前坚持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始终没松口“跟风卷”。
其实邻居不是佛系,只是见过太多焦虑的代价。前阵子青岛有新闻,初中生因为妈妈逼他刷题离家出走,还有家长辅导作业时情绪失控打孩子,最后被警方批评教育。她常跟我说:“我小时候就是被‘必须考第一’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现在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
再说,青岛现在的教育政策也在往“减负”“全面发展”上靠,“双减”后不允许公开排名,课后服务还新增了编程、非遗等兴趣课。邻居家娃虽然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强,去年在学校科技节上做的小发明还拿了奖,老师私下也夸他有创造力。
每次被老师找完,邻居都会偷偷跟儿子说:“别在意别人怎么说,你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妈妈就很满足。”现在孩子做作业越来越主动,遇到难题会自己查资料,偶尔还会反过来“教”邻居知识点。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邻居这个家长太“不负责任”,但我看着她儿子阳光开朗的样子,反而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有道理。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成绩这一条路,与其逼着他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不如让他在自己的节奏里,长成独一无二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