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首次领导起义,被推为总统,有人私下里胁迫他让出总统宝位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起义尚未发动,总统之位引起纷争,孙中山被人鄙夷为“孙大炮”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894年8月,孙中山满怀希望地向李鸿章上书,惨遭无视后,坚定了武装反清的决心,飘洋过海,前往檀香山,“向旧日亲友集资回国,实行反清复汉之义举”。

在该年1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清组织——“兴中会”。

改年一月,返回香港,召集了旧日好友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杨鹤龄、区凤墀等,又吸收了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创办的辅仁文社,在香港成立兴中会。

光这样还不行,他又带领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潜回广州,设立了兴中会广州分会,发展程奎光、程璧光、左斗山、魏友琴、陈廷威、朱淇、苏复初等人加入组织。

这一顿操作猛如虎,

兴中会的会众一下子就高达数百人。

孙中山觉得可以举行起义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区区数百人,就敢发动起义,这简直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但是,三合会的旁支小刀会曾在1853年凭借着太平军的声势,仅以七人之力就占领了上海。

受此启发,孙中山认为,数百人还是多了,只要一百人,就足以成事。

他计划采取小刀会所运用过的“斩首行动”的方式,采用五人一队,分二十队,突袭署衙,一举控制住都统、总督、巡抚、水师提督四府,占领整个广州城,振奋汉人声威。

此后,只要登高而呼,唤醒民众,就可以割据两广,建立新政府,与清政府叫板,由南向北,最终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目标。

10月10日,他与陈少白、郑士良、杨衢云、黄咏商、谢缵泰等一大批兴中会重要成员在香港商讨起义具体部署。

孙中山激动地说出了心中的计划。

众人却都觉得此举太过冒险,最终议定了“分道攻城”策略。

这所谓“分道攻城”的策略,主要是由杨衢云派出的香港会党三点会人众约三百人,于10月25日晚乘省港晚班客轮前往广州,充当突击队,率先攻占各重要衙署。

另由孙中山组织起北江、顺德、香山等地的会众,在各军事要点投掷炸弹,壮大声势。

行动计划制定出来后,大家又以投票的方式推选兴中会的“总办”。

这个“总办”,在起义成功后,将出任临时政府的大总统。

孙中山的人气最高,得票最多,当选为了“总办”。

第二天,孙中山准备动身回广州了,鉴于起义日期近在眉睫,此去广州,在起义前不准备再来香港,所以,他单独约谈了杨衢云,将香港方面的工作全部托付给杨衢云。

杨衢云答应得非常干脆。

但就在孙中山转身要走的时候,杨衢云突然胁迫孙中山,要孙中山把总统之位让给他。

孙中山对此大感震惊。

陈少白在《兴中会革命史要》里详细回忆这件事:孙中山感到兹事体大,没有立刻给出答复,私下里约陈少白和郑士良商议处理的办法。

孙中山非常痛心地说:“没想到事情还没有开始,同志间就发生地位之争,我很难过,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老覃在前天发布的《孙中山20岁即名列“四大寇”之首,其他“三大寇”各是什么来头?》一文中说了,郑士良豪侠尚义,性情豪爽,且有一身过人的武艺,是个鲁智深、李逵式的人物,一听就火了,暴跳如雷地说:“这是万万不能答应的,由我一个人去对付他好了,此人非杀不可,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他给干掉。”

陈少白沉吟片刻,否定了郑士良的想法,说:“你去杀了他,就闹出了人命案件,那么我们就不能如期起事了。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按原计划去办事。办成功了一切都好说话,办不成功,那又有什么好说的?”

孙中山认可了陈少白的说法。

当天没有去广州,晚上又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主动提出,把总统的名义让给杨衢云。

孙中山的让位之举,足现其革命胸怀和革命气度。

可叹的是,得到“总统”名义的杨衢云,其实是一个“白衣秀士”王伦式的小人物,因为自我膨胀过快,太过计较和讲究名利,很快就把起义大计给弄砸了。

这个事,我们明天再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历史   总统   领导   孙中山   兴中会   广州   檀香山   香港   会众   太平军   里约   声势   旧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