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押韵。
2015年《互联网+》横空出世,移动互联网十年红利滚滚而来;
2025年7月31日,《人工智能+》踩着同一条节拍登场,只不过这次主语换成了“人工智能”。
上一轮连接的是人与网络,这一轮连接的是场景与人工智能。
这里建议大家要去认真读一下原文,真的很重要。
文件从交通、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提到了人工智能+的情况,,这些过去只属于内部的“封闭场景”,现在向AI企业敞开大门。
这不是补贴,是入场券。
谁能在这些高壁垒、高粘性、高复购的场景里跑通闭环,谁就拿到了下一轮科技周期的股权凭证。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份文件踩准了全球AI商业化加速的节奏。
同一天,Figma上市首日+256%,市值573亿美元,55倍PS直接把“AI工具溢价”打在公屏;
微软Azure AI收入占比16%,Copilot月活1亿,Meta靠AI推荐把广告转化率抬了21%。
海外兄弟已经用财报证明:AI不仅能讲故事,还能提供收入,增加利润。
衡量一家AI公司值不值钱,不能再看用户数或融资轮次,而要看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
全球范围内,ARR超1亿美元的AI公司已有15家,
2024年,全球年营收(ARR)≥1亿美元的AI公司15家,其中OpenAI 100亿美金领跑;
国产可灵5个月ARR从0到1.7亿美金,多模态2.0登顶全球视频榜,5秒成片成本从10块卷到5毛。
这意味着什么?
技术迭代、成本下降、商业化路径,三者终于交汇。
接下来不是“能不能做”,而是“谁能规模化落地”。
比如深桑达,拿下10家央企+5个国家级实验室,AI全景解决方案像卖白菜一样批发出货。新点软件de政务小助手“深小i”29省通吃,体制内KPI神器,复购率≈公务员铁饭碗。
基础设施端更夸张,星环科技把AI底座铺进了金融、电信、能源三大现金牛行业,营收占比干到90%,妥妥卖铲人躺赢剧本。
这说明什么?
AI已经从实验室走向KPI,从PPT走向预算表。
这或许意味着,很多人还在盯着GPU抢货、算力租赁、大模型参数竞赛——那是2025年6月之前的剧本。
2025年下半场,或许真正的机会在应用层变现。大家认为呢?
上一轮“互联网+”诞生了阿里、腾讯;
这一轮“AI+”,主角或许就在你没听说过的名单里。
相关公司小猎豹已经汇总如下,方便大家查看。
AI应用概念股汇总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