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推荐的是“党史六对”系列的最后一期——“赶考对”。之前,我们带领大家重温了“荷树对”“洞前对”“枣园对”“甲申对”“窑洞对”。本期,让我们一同揭开“赶考对”的深刻内涵。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赶考对谈”在此间诞生——“今天是进京‘赶考’嘛”,“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决不当李自成”,短短数语,既是对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清醒审视,更是对执政党未来使命的郑重承诺。

▲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柏坡岭上
1949年春,中国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中央委员们齐聚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明确了全国胜利后各领域基本政策,指明了农业国转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会前最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担忧的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后,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党的干部会不会腐化,能不能经受住考验。为此,他在全会上告诫全党:
带着“两个务必”的清醒和谨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出发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笑着说:
“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
“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赶考对”。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西柏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在蓬勃开展的事业中,一些党员和干部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滋生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行为。1951年11月,东北局报告大量贪污浪费问题,其他地区也陆续反映类似情况,引起毛泽东高度重视。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明确贪污浪费是严重犯罪行为,并分系统成立检查委员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运动中,毛泽东要求各地搜寻“大老虎”(大贪污犯),杜绝暗藏腐败分子。
1952年10月,“三反”运动结束。据统计,全国县以上党政机关贪污千元(新币)以上者10.8万人,其中贪污万元以上受到刑事处理的大贪污分子占3.64%,42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三反”运动对抵制旧社会的恶习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和健康的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三反”运动后,党始终秉持强烈的赶考意识,团结带领人民阔步人间正道、勃发青春朝气,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份优异的答卷。包括而不限于: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进京赶考”永远在路上,学习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征程,我们需保持赶考心态,警惕成功背后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应对各类挑战。
70多年来,“赶考”精神指引党不断发展壮大。新征程上,我们需以清醒坚定的姿态,用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书写新的优异答卷。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党史六对”启示录》、新华社、人民网、共产党员网)
推荐阅读

(公告: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