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CGT创新策源地,北京专家学者公布领域最新成果——

10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举办。作为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主题活动,报告会以“交叉融合赋能新生”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美艳出席报告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子物理学家吴宜灿视频致辞并全程在线听取报告会。

报告会是落实《北京市加快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服务原始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加强专家学者思想交流的重要举措。报告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专家评议,20项在SCI外国刊、中国刊和中国科学院CSCD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通过评审,向署名作者颁发“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荣誉证书;二是产业研究成果《2024年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全景报告》发布及学术交流。

在学术交流环节,四位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学者围绕“创新研发、临床应用”两个维度,推动北京建成全球影响力的CGT创新策源地展开研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齐长松以《靶向Claudin18.2 CAR-T细胞治疗在晚期胃癌的探索与应用》为题阐述了基于较大样本量证实CAR-T细胞疗法攻克实体瘤的可行性,为晚期胃癌的末线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建立北京在全球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的引领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季天骄以《基于金属诱导组装的高效mRNA递送技术》为题介绍了一种创新性mRNA的富集方法,该技术在保障mRNA活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快速、高效的平台性技术,为mRNA疗法突破递送瓶颈提供了新路径。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蔚芝以《靶向多肽神经电子界面的设计与筛选》为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分子界面方案,该方案系统性地解决神经修复分子中靶向性不足、响应机制单一、诊疗分离等关键难题,为发展新型智能神经界面提供了研究思路。

清华大学副教授喻国灿以《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为题深入探讨了LNP作为mRNA递送载体的优化策略,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LNP递送系统,满足了mRNA递送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临床需求,为mRNA疫苗/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青年托举工程青年学者代表、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等研究人员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关于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组织机构支持举办。中关村论坛年会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在年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策源地   专家学者   北京   成果   领域   最新   中国科学院   基因治疗   报告会   细胞   中关村   为题   靶向   高效   论坛   北京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