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水浒传》,对于宋江接受招安这个选择感到意难平。其实,对于宋江来说,自己上梁山,其实也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因为,宋江压根没想上梁山,只不过因为意外因素而上了梁山,之后宋江考虑补救,所以才有了招安这个权宜之计。
宋江本来是宋朝官府的一个小吏。
在中国古代,也包括在水浒世界里,官和吏其实都是两个体系。其实对于宋江来说,正常情况下自己是没办法做官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做吏的赛道上,宋江很成功:因为在郓城县黑白两道,宋江都如鱼得水:要钱有钱,要势力有势力。
要知道,古代的中华世界是流官制度——也就是官都是外来的,而且做官有任期,任期到了也就被调走了。而吏一般是本地人。所以做官的在具体落实上边的行政,需要依靠吏。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官是流水的,而吏是铁打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宋江才是郓城地面上的老大,郓城老百姓惹不起的主。因为沟通郓城地面上的黑白两道,所以宋江想整人的话,往往是能通过白道解决就通过白道解决,白道解决不了,就用黑道的途径解决。
所以说宋江的生活很舒适,而上山当山贼,意味着宋江会和官府乃至宋廷都走向对立,所以宋江在起初,并没考虑这个做——至于说给晁盖提供方便,更是为了在黑道上卖个人情。
宋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阎婆惜这个人生变量的存在而马失前蹄。
宋江和晁盖勾结的证据被阎婆惜发现。阎婆惜于是勒索宋江,最终被宋江杀死。虽然宋江在郓城县黑白两道都有人,但是人命关天这种大事儿,当地地方官也不敢包庇宋江——毕竟宋江不比鲁智深——鲁智深锤死镇关西郑屠以后,如果返回军中请求种家父子保护,种家父子的能量,保住鲁智深难度还真不大。甚至在种家父子的操办下,鲁智深寻衅滋事弄死郑屠,没准还会被宣传成为民除害。但是很明显,郓城知县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想法。
宋江很清楚这点,所以选择流亡天涯。但即便是在流亡期间,宋江也没考虑上梁山。
之后宋江辗转投案,被发配江州。因为宋江做小吏那会儿善于沟通黑白两道,所以到了江州,宋江依旧靠着自己的手段发展了点亲信,可谓如鱼得水,不曾想,这宋江酒后因为写了一首口嗨的诗歌,最终被人抓住把柄,判了死刑,打算处死。
宋江虽然在体制内是个小吏,但是在江湖上倒是个大佬。所以迫于舆论压力,晁盖只好率领梁山好汉劫法场,之后宋江上了梁山。
说白了,如果有的选,宋江这辈子不想上梁山。
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对梁山的前景产生了担忧:因为梁山此时处于无序扩张的状态。
梁山第一代当家人是白衣秀士王伦。这王伦当家期间,对于梁山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做个普通的山贼,不做大,避免引起官府的仇视。而也因为王伦时代梁山的规模不大不小,所以官府觉得打击有难度,也没有必要。所以梁山和官府也算相安无事。只是梁山周边老百姓有点倒霉了。
晁盖上山以后,对梁山的前景没有规划,而且梁山集团的规模在晁盖时代也有所扩张。这意味着梁山必然引起官府的重视。而随着梁山和官府的冲突加剧,梁山和官府也必然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这种长期战争对梁山很不利。
而想要解决这种局面,出路就三个:
第一,是梁山集团被官府消灭;
第二,梁山集团推翻宋朝;
第三,梁山集团和朝廷讲和,也就是招安。
对于这些,宋江思路很清楚,但是晁盖没想这么多。晁盖的想法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宋江和晁盖的裂痕产生了。
宋江对梁山集团的规划就是第三条路:第一条路宋江肯定不愿意;第二条路对宋江来说不现实,而第三条路,就是招安了。
当然晁盖在世的时候,宋江没能左右梁山的路线。但是晁盖死后,宋江立刻确定了梁山以寻求朝廷招安为目的的方针。
而这一切,也都是宋江基于无奈之下的选择。
除此之外,宋江没得选。招安已经是最优解。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