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超市的饮料货架悄悄变了天。曾经摆满可乐雪碧的黄金位置,现在被一排排印着白桦林图案的瓶子占领,300 毫升一小瓶敢卖 10 多块,还被商家叫做 “液体黄金”。农夫山泉、汇源这些大品牌抢着入局,抖音上四个月就卖了 12 亿元,但不少人喝完直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说白了,白桦树汁能火,踩准了当下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商家把 “无糖无添加”“富含氨基酸” 挂在嘴边,还编造出 “解酒护肝”“熬夜救星” 的功效,配上 “劳斯莱斯车主都在喝” 的营销话术,硬是把深山里的树汁打造成了高端养生品。年轻人为健康焦虑买单,中年人把它当送礼体面,超市里学生和白领成了消费主力,山姆会员店单月销量甚至突破 10 万件。但仔细看看成分表,除了碳水化合物,啥特殊营养都没标,专家早就说了,那些保健功效连科学依据都没有。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这个火得一塌糊涂的品类,至今没有国家标准撑腰。现在企业要么套用普通饮料标准,要么执行地方规范,有的甚至自说自话。同样是 300 毫升白桦树汁,便宜的 7 块多,贵的能卖到 15 块,价格差一倍多。更糟的是,没了统一标准,虚假宣传和以次充好就有了可乘之机。前段时间内蒙古一家企业就因夸大功效被查处,还有小作坊往树汁里掺水造假,消费者根本没法分辨好坏。
有人说已经有团体标准了,但这东西约束力有限。就像业内专家说的,联盟松散、执行乏力,很难真正规范市场。更要命的是无序采集可能破坏生态,黑龙江的白桦林虽多,但每年可持续采集量有限,现在为了抢原料,有些企业连小树都不放过,三年轮采的规矩成了摆设。长此以往,别说 “液体黄金”,可能连白桦林都要被榨干了。
要让这个新兴市场走得远,光靠商家吆喝可不行。监管部门得赶紧把国家标准立起来,从采集到加工都定好规矩。企业也该少点套路,别再拿 “天然” 当幌子忽悠人,把成分含量、采集方式老老实实标清楚。消费者呢,也得擦亮眼睛,别被 “液体黄金” 的名头唬住,说到底它就是瓶饮料,补充水分还行,真要靠它养生就太天真了。超市货架上的热闹劲儿,反映的是大家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但再火的风口,没有标准护航迟早要翻车。希望这场 “白桦树汁混战” 能快点收场,让真正优质的产品留下来,别让好好的新消费赛道,被乱象和套路给毁了。
大家有没有品尝过这种饮料,对于这种新生事物,大家认同么,欢迎交流和评论!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