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威震东北八百年,熬死两汉魏晋隋,却被八十岁老头灭掉


高句丽,这个在东北亚混了快八百年的老牌王国,从公元前37年蹦出来,到公元668年被干掉,整整撑了705年。啥概念?它眼睁睁看着中国的两汉、魏晋、隋朝一个个倒下,自己却硬是没垮。结果呢,最后栽在唐朝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将李勣手里。这事儿听起来就挺唏嘘,一个熬过了那么多中原王朝的狠角色,居然被一个老头给收拾了。

高句丽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小部落,它的地盘横跨今天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山多、地险、路难走。这样的地方,打仗的时候守起来容易,攻进来可就费劲了。加上它卡在贸易路线上,手里攥着经济命脉,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这地方的好处显而易见:山高皇帝远,中原王朝想管它,得翻山越岭,费老鼻子劲了。所以高句丽才能在两汉魏晋隋这几波中原大乱斗里活得那么久。可这位置也有坏处,太显眼了,谁统一中原都想拿它开刀,隋朝唐朝尤其不例外。到最后,高句丽还是没逃过被收拾的命。

高句丽咋起来的?

高句丽的起点是公元前37年,创始人叫朱蒙,也叫东明圣王。这哥们儿是北夫余的王子,家里混不下去了,就带着一帮人南下,在卒本川(现在辽宁桓仁那块儿)建了个小国。刚开始规模不大,就是个部落联盟,但朱蒙眼光挺毒,看中了这块山地,带着濊貊部落一块干,慢慢把周围的小势力收拾了。

到公元3年,高句丽把都城迁到国内城(现在吉林集安),这一待就是400多年。这地方靠山傍水,防守起来方便,发展经济也有路子。接下来几百年,高句丽靠着打打杀杀,把周边的小国小部落都吞了,势力范围越扩越大。

早期跟中原的交道也不少。西汉时候,汉武帝搞了个玄菟郡,想把高句丽管起来。高句丽表面上点头哈腰,实际上攒着劲儿发展。东汉一乱,中原顾不上东北,高句丽就趁机撒欢儿扩张。到东汉末年,它已经是个不好惹的角色了,军队全是山里长大的硬汉,擅长打游击,谁来都不好使。

熬过两汉魏晋隋的硬核生存术

高句丽能活这么久,不是靠运气,而是有一套自己的生存路子。咱们按时间线捋捋,看它咋在中原王朝的夹缝里混出头的。

西汉时候,高句丽算是个小弟,汉武帝设玄菟郡,名义上是汉朝的 turf。但汉朝鞭长莫及,高句丽这边该干啥干啥,表面上送点贡品,实际上慢慢壮大。到东汉,情况更妙,中原乱成一锅粥,高句丽的机会来了。

公元121年,高句丽跟鲜卑一块儿搞乱辽东,东汉派兵收拾,愣是没拿下。之后高句丽学聪明了,派人去洛阳朝贡,摆出一副听话的样子,实际上还是我行我素。这种“两面派”的玩法,让它在汉朝眼皮底下活得挺滋润。

东汉一完,魏晋时期中原打得昏天黑地,高句丽趁机捡便宜。公元244年,曹魏的毌丘俭带兵来打,砸了高句丽的丸都城(也在吉林集安),国王位宫跑路。这仗看着挺惨,但高句丽没服软,缓过劲儿来又接着干。

晋朝时候,北边鲜卑慕容氏冒头,高句丽跟他们也掐过好几架。公元342年,慕容皝揍了高句丽一顿,逼着高句丽称臣。可这臣服也就是个形式,高句丽还是自己玩自己的,没真被捏住脖子。

这段时间,中原太乱,谁也顾不上收拾东北,高句丽就这么在夹缝里苟着,慢慢把家底攒厚实了。

隋朝一统中原,野心大了,想把高句丽拿下。隋文帝598年先试了把水,派兵打了一仗,结果后勤跟不上,还闹瘟疫,铩羽而归。隋炀帝更狠,612年、613年、614年,三次亲征,每次都拉上几十万大军,号称百万。

最惨的一次是612年的萨水之战。隋军30多万人浩浩荡荡杀过来,高句丽使了个诱敌深入的招,把隋军引到萨水边上,断了后路,一家伙全军覆没。这仗打得隋朝元气大伤,直接把自己玩崩了。高句丽呢,虽然也伤得不轻,但硬是撑住了,证明了自己不是好惹的。

隋朝这三次进攻,耗光了国力,最后还把自己搭进去,高句丽却站着没倒。这波操作,真挺牛。

咋就被一个老头灭了?

高句丽熬过了这么多狠角色,最后却栽在唐朝手里,关键人物是个快八十岁的老将李勣。这事儿得从唐朝的战略和高句丽自己的问题说起。

唐朝一上来就比隋朝聪明。唐太宗李世民645年亲自带兵打高句丽,拿下了辽东城,眼看着要往平壤推进了。可高句丽也不是吃素的,在安市城(现在辽宁盖州)死守,太宗啃了半天啃不动,最后只能撤。这仗打得挺憋屈,唐军损失不小,高句丽却又挺过了一劫。

太宗死后,唐高宗接着干。他不像太宗那么莽,策略更稳,先拉拢新罗当帮手,再一点点磨高句丽的锐气。

高句丽能活那么久,靠的不光是打仗,还有内部团结。可到后期,这团结没了。666年,高句丽的大佬渊盖苏文挂了,这家伙活着的时候是个狠角色,把国家管得死死的。他一死,儿子们开始抢权,内讧搞得乌烟瘴气。

这边自己乱了,那边唐朝和新罗联手加紧攻势。高句丽的军队再能打,也架不住内部散沙,国力一下子就垮了。

668年,唐高宗派李勣带兵杀过来。这老头75岁了,按理说该在家养老,可他硬是扛着大旗上了战场。李勣不光会打仗,还会算计。他瞅准了高句丽内乱的机会,带着唐军和新罗联军直扑平壤。

高句丽的末代国王高藏撑不住了,城破那天被俘,高句丽就这么没了。李勣这老家伙,靠着唐朝的国力和自己的经验,把一个活了七百多年的王国给灭了。说起来,他岁数大归大,可脑子一点不糊涂,硬是成了高句丽的终结者。

高句丽留下了啥?

高句丽没了,可它的影响没散。它留下的壁画、墓葬、建筑,现在都是宝贝,尤其是那些佛教艺术,透着股粗犷又精致的气息,看一眼就知道是高句丽的风格。

政治上,高句丽搞的中央集权和军事体系,后来的政权多少都学了点。它还给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文化打了个底子,今天韩国人讲起高句丽来,那叫一个自豪,中国这边也当它是历史的一部分。

不过话说回来,高句丽的历史也有争议。中韩两边都觉得自己跟它关系更近,学术上争得挺凶。但不管咋说,它在东北亚的历史地位是跑不掉的。

高句丽这八百年,真挺传奇。熬死了两汉魏晋隋,眼看着中原王朝换了一茬又一茬,自己却站得稳稳当当。到头来,却因为内讧和唐朝的算计,被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头李勣给收拾了。

这故事告诉咱们,地理位置和军队再牛,也得内部拧成一股绳。外敌再狠,都不如自己乱了阵脚来得致命。高句丽的兴衰,七百多年风风雨雨,最后浓缩成这么个结局,挺值得琢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历史   两汉   魏晋   老头   中原   隋朝   唐朝   新罗   王朝   东汉   公元   集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