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
穆生华,亦称穆三,陇东南平凉府人,是乾隆年间伊斯兰教新教即哲赫忍耶创始人马明心嫡传弟子穆大阿訇之堂孙。在陇东南平凉一带,穆生华是新教哲赫忍耶派中很有影响力的“教父”级人物。
史料记载,穆生华年轻时在伏羌县(今甘肃甘谷)随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穆斯林学者“关里爷”马二阿訇学习伊斯兰教义。学成后,他到秦安县莲花城的一座清真寺中作阿訇,在秦安、清水、平凉等处行教,逐渐有名。陇东南一带的回民对穆生华颇为敬重,称他为“平凉三爷”。由于他在当地有很大影响,西北回乱爆发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陇南和陇东回民军的首领。
陕西关中回民暴动发生后,与关中毗邻的陇南秦安、清水和陇东平凉府所属的灵台、泾川、崇信以及庆阳所属的宁州、环县等地首先受到震动与波及。受关中回乱影响,陇东南回民亦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钦定平回方略》记载,1862年9月间,关中回民武装起事已经发展至西府凤翔、邠州、长武等地,“甘省悍回已至凤翔,声势甚大。数月之间,攻扑城池,焚烧关城” ,使陕西清军“有顾此失彼之虞”。
9月11日,邠州白吉塬回众起兵与清军、团练作战时,就有宁州200余回民携武器前往助战。10月9日,有来自陕西陇州的900多回军捣入甘肃华亭之四条岭 ,华亭县令张衍福率民团设伏阻击,陕回军失利后窜入清水县大麻池、纳家堡一带。清水候补知县赵桂芳率团练前来扑剿,“张家川堡内回民不遵约束,突开堡门迎贼,贼势益张”。原来,张家川堡回民早就准备武装起事,并与陕西回民军暗通曲款 ,约定彼此相互支持、呼应。
老照片
到当年11月间,在平凉大阿訇穆生华的领导下,秦安、清水一带的回民已经被充分发动起来。陇东南回众在短时间内,先后挫败了清军参将范玉春部的进攻, 清水候补知县赵桂芳编练的民团被回众打得全部覆没,秦安知县汪培度所率的团练武装也被回军击溃,清军游击周胜、副将李玉珍所部也遭重创,回军趁势攻取了张家川属之恭门镇、龙山镇和秦安属莲花城。因得到陕回军的支持,甘肃回军声势愈发壮大,参加者达万人以上。
之后,穆生华以莲花城、张家川为基地,联合活动于固原、平凉一带的纳三部回军、活动于盐茶厅的田成吉、清水县的李得仓以及从陕西凤翔府流入陇南的铁正国等部陕回军,组成了“南八营”,与马化龙领导的宁夏回军南北呼应,初步打开了陇南回乱的局面。
陇南回乱愈演愈烈,引起甘肃官场震动,也引发了甘肃大小官员的恐惧。甘肃布政使恩麟派西宁镇总兵杨永魁率部赶赴秦安,会合游击方明通部2400余人共击甘回军。史料记载,12月28日清军进至龙山镇常家堡。穆生华得知后立刻派陕回头目铁正国带近6000回军,于31日赶到常家堡外 侧,将堡寨团团包围,一直围攻到次年2月间,将孤立无援的清军打得溃不成军。(铁马读史头条号)混战中,总兵杨永魁身受数创,被迫弃马突围而出,数千清军最后仅剩27人侥幸生还。
1863年2月,秦州知府托克清阿率1000兵勇,再次攻打甘回军。3月12日,官军抵达秦安酸茨坡,突遭穆生华之弟穆生辉率领的回军之猛烈伏击,清军措手不及,慌忙奔往秦安县城外扎营死守;回军数千人紧追不舍,又将清军扎下的6座营寨攻破,托克清阿头部中弹而死,所部十不存一,损失惨烈。这样,驻甘肃的清军本就羸弱,又因损失过重,再也无力组织兵力向陇南回军发起进攻了。
老照片
在与清军作战的同时,以穆生华为首的甘陕回军还对无辜汉族平民举起屠刀,杀戮惨烈,以致“百里无人烟,村舍为墟,鸡犬绝迹”。穆生华领导的陇东南回军对汉人的屠杀,可见各类文献所记及甘肃各县的县志,堪称触目惊心——
甘肃镇原县志记载:“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 回匪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
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统计,回民屠城前镇原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 陇南回军“陷平凉府城, ……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
老照片
《中国人口史》记载,甘肃泾州四县,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据该书推算,同治年间爆发的回乱,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
《西征纪略》: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时,形容“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值得注意的,穆生华在率回军日事屠戮的同时,竟然曾提出“抗清复明”这一不伦不类的口号,并采用明末崇祯年号纪年。这是因为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时,其重要开国功臣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沐英、冯胜、丁德兴等人皆是回族人,民间甚至谬传老朱也是回民,“十回保朱”的传奇故事更是传得绘声绘色,不胫而走,人皆信之不疑。因此,西北回民大多对明朝抱有好感。穆生华起兵后杀孽颇重, 使陇东南尸骸遍野,十室九空,但他为了蛊惑人心,竟然竖起了一面“抗清复明”的旗号,彰显此人之狡黠、虚妄,让人顿生时空错乱之感......
老照片
【插图源自网络】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