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拉长的光伏产业调整周期,正用残酷的现实证明跨界光伏并非易事,而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
现在看,这轮光伏扩产“大跃进”运动,皇氏集团、山煤国际、向日葵、正业科技、奥维通信等退出、终止项目的企业,似乎更有先见之明,浅尝辄止,没有陷入“渡劫”的深渊。
反观,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入戏太深的跨界玩家则因举债投入大量真金白银,项目建成后开始持续亏损,落于相当被动的地位,遭到了供需结构再平衡的疯狂“反噬”,逐渐沦为跨界失败的案例,穿越周期者的背景板。
1、*ST沐邦:深陷债务、诉讼泥潭,流动性危机已现
*ST沐邦未披星戴帽前股票简称“沐邦高科”,原本主业为益智玩具,号称“中国版乐高”,在跨界的众多玩家算是明星企业。其通过收购豪安能源进入光伏行后,不惜开出877万年薪聘请晶科能源原COO郭俊华掌舵,在扩产方面更是大手笔。
沐邦高科先后在南昌安义、湖北鄂州、广西梧州、安徽铜陵、山西忻州抛出了TOPCon电池片、硅片硅棒扩产计划。剔除终止的安义、鄂州项目,广西梧州、安徽铜陵和山西忻州计划投资总额达到了162亿元。而包括安义、鄂州项目在内,其抛出的扩产计划总投资额达到270亿元。
跨界光伏后,沐邦高科“披星戴帽”的同时,也深陷债务危机泥潭。截至2025年3月31日,沐邦高科流动资产7.88亿元,流动负债21.93亿元,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公司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6月5日,*ST沐邦(603398)一口气发布3则公告。一是募集资金账户被司法划扣806.74万元;二是控控股股东沐邦新能源控股持有的2.70%股份,即2,363,264 股被冻结,三是沐邦新能源控股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沐邦新能源控股共持有*ST沐邦87,540,61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19%。
公告显示,沐邦新能源控股拿到了铜陵高新企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高新企航”)3.64亿元的股权转让款,却未交割约定的17,816,994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20%)。
2、棒杰股份:控股股东“卖身”离场
6月2日,棒杰股份(002635)公告称,扬州棒杰继续实施停产。在公告停产的同时,棒杰股份还公示了2025年第一季度服装板块实现营收12,301.57元,在总营收中占比99.99%,而光伏板块营收为0。
棒杰股份在江苏扬州、浙江江山抛出的10GWTOPCon电池16GWTOPCon电+16GW大尺寸N型硅片投资额分别为26亿、80亿元,合计总投资额达到106亿元。目前,棒杰股份江山项目已于2024年11月停工,扬州棒杰则于2025年3月2日临时停产。
因跨界光伏投资重金,本身账上货币资金并不宽绰的棒杰股份卷入不少买卖合同纠纷,面临诉讼缠身、银行账户被冻结,多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厂房设备被查封的不利境地。
截至2025年5月27日,棒杰股份及子公司有62个银行账户被冻结;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合计约为39,266.51万元;棒杰数码、江山棒杰、扬州棒杰、苏州棒杰、上海棒杰、扬州棒杰光电的股权被冻结;扬州棒杰及相关公司厂房内部分机器设备被查封,合计账面价值49,696.82万元。
2025年5月30日,棒杰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陶建伟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陶士青女士、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苏州青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苏州青嵩”)与上海启烁睿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启烁”)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
此份股份转让协议达成后,棒杰股份的控股股东由陶建伟变更为上海启烁,实际控制人将由陶建伟变更为黄荣耀。
3、*ST聆达:资不抵债,启动重组
聆达股份于2020年通过收购金寨嘉悦新能源进入光伏电池片环节,但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率先爆雷,子公司金寨嘉悦于2024年3月15日停产,至今也未复产。聆达股份计划投资91.5亿元在安徽铜陵狮子山投建20GW N型电池片项目,还计划投建金寨嘉悦三期5GW TOPCon电池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已宣告终止。
目前,*ST聆达只剩下破产重组一条路。初步敲定的产业投资人为金寨金微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金微半导体”)及其关联方。而财务投资人则包括信托投资产品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5月13日,公司副董事长、CEO林志煌离职。
*ST聆达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115.13万元,同比下降92.71%;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下降262.42%;扣非净利润-8.56亿元,同比下降210.06%;负债率153.77%,毛利率-144.08%。
4、*ST海源:380亿扩产沦为“画饼”,20GW产能流产
5月28日,*ST海源(002529)公告称,公司控制权转让协议涉及的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交易各方已于 2025 年5月27日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股权转让协议完成后,*ST海源的控股股东变更为金紫欣,刘洪超、 丁立中、刘浩成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刘洪超、丁立中、刘浩共同控制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光照明”),2020年曾冲击科创板IPO,但上市未果。
这标志着神秘赣商甘胜泉退出,海源复材的跨界光伏之路戛然而止。甘胜泉控股的赛维电力仍持有10,000,000股*ST海源股票,持股比例为3.8462%,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海源复材同样是大手笔跨界光伏,披露的扩产计划总投资额近400亿元,但这些项目均属于画饼,大部分流产了。
2021年11月23日,海源复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扬州经开区管委会、西南证券、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江苏能源”)等签署《新能源产业框架合作协议》,计划斥资30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
2022年6月1日,海源复材公告,将投资3.55亿元在新余市高新建设600MW HJT高效HJT电池项目。同年12月22日,海源复材宣布在安徽滁州投建20GW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基地,预计项目总投资达80.2亿元。
5、宝馨科技:90亿跨界HJT,被两大国资起诉
宝馨科技于2022年开始进入HJT电池组件和钙钛矿电池环节,在安徽怀远和内蒙古鄂托克公开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90亿元,而当时账上货币资金仅为区区的1.04亿元。在安徽和内蒙古,宝馨有2GW HJT+6GW HJT电池组件扩产计划。宝馨科技还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光伏业务,于2023年推出宝馨户用异质结光伏品牌—“馨屋顶”。
4月27日,宝馨科技发布了关于重大诉讼的公告称,安徽大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鄂托克旗诚园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起诉了宝馨科技,要求其偿还股权投资款和违约金,合计涉案金额约4.7亿元。
截至5月14日,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江苏立青和南京宇宏已质押15,905.88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1.02%,占公司总股本的22.09%。其中已质押股份限售和冻结数量13,135.88万股,占已质押股份比例的82.59%。
另外,宝馨科技还卷入了欠薪传闻,部分员工欠薪时长达到4-9个月。6月3日,宝馨科技董事、副董事长、总裁贺德离职,实控人马伟之姐马琳兼任总裁,实现了董事长、总裁“一肩挑”。
6、*ST绿康:剥离光伏胶膜资产,转到“小号”单练
2023年,绿康生化(002688)完成收购绿康玉山并设立绿康海宁,启动光伏胶膜项目投资建设,拟形成“动保产品+光伏胶膜产品”生产和销售双主业模式。
2024年,*ST绿康的光伏胶膜的收入为2.31亿元,同比增长60.8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62%。不过2024年,光伏胶膜的毛利率为-38.63%,导致去年上市公司亏损加大。
2024年报发布后,绿康生化因连亏3年被“披星戴帽”,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绿康”。
5月27日,*ST绿康公告,公司拟出售与光伏胶膜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交易对方已完成工商设立,公司名称为江西饶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江西饶信”)。
其中,接盘方康怡投资为*ST绿康控股股东,义睿投资、 长鑫贰号、皓赢投资均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所以,这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7、*ST云网:“跨界王”前路多艰
中科云网(002306)曾用名湘鄂情,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民营餐饮企业,2009年11月11日登陆创业板,2014年7月更名为“中科云网”,因上市后多次转型,被称为A股“转型王”。
2022年,中科云网公告称,拟斥资50亿在江苏高邮投建5GW TOPCon电池项目,后来扩产规模提升到8GW。但项目投产效益不佳,2024年6月开始停工、停产,一度还卷入欠薪风波。
据不完全统计,中科云网拿下的电池片订单有4.008GW,光伏组件供货订单1GW,共计5.008GW的光伏大单。中科云网还设立子公司,计划租赁厂房和设备进入组件环节。
因2024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中科云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于今年4月16日变更为“*ST云网”,最新股价在2元左右,市值已不足20亿。
8、嘉寓股份:重组无果,黯然退市
嘉寓股份(300117)主营业务是玻璃幕墙,2017年开始跨界光伏。2022年11月9日,总投资5亿元年产2GW组件的嘉寓阜新高效光伏组件基地项目正式投产运行。2024年2月6日,嘉寓股份子公司与威县尚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金额24242.04万元的《光伏组件采购合同》。
嘉寓股份于2024年7月19日启动预重组,曾确定道荣科技为产业重组投资人。但重组事宜一波三折,这次重组未能成功。2025年4月30日,嘉寓股份(300117)被深交所摘牌正式退市。
9、东旭蓝天:黯然退市,母公司总资产2000亿+
东旭蓝天主要从事光伏电站投资,也有一定组件产能,拥有年产能规模达2GW的光伏组件基地。截至2021年底,自主开发投资各类光伏电站并网容量累计超1GW,项目储备超10GW。东旭蓝天的母公司东旭集团实力雄厚,官网介绍总资产2000多亿元,员工近23000人。
2025年4月29日,*ST旭蓝(000040)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并将于4月30日被摘牌。
10、ST阳光:资本大佬陆克平两次折戟多晶硅
*ST旭蓝和*ST嘉寓退市前,ST阳光(600220)和ST亿利(600277)于2024年先行从A股退市。当年,退市的还有ST爱康(002610)。
ST阳光的母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公司涉足毛纺服装、医疗器械、生态农林、大数据管理、海外矿业等产业,是中国纺织行业唯一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中国质量奖的企业。
早在2007年,江苏阳光开始布局多晶硅,成立了宁夏阳光硅业,建成年产能1500吨的多晶硅产能。因欧美金融危机,后来宁夏阳光硅业破产,江苏阳光这次跨界以失败告终。
2021-2022年光伏扩产潮当中,江苏阳光重操旧业再次进入多晶硅项目,曾计划投资200亿元在包头建设包括10万吨多晶硅在内的一体化项目。此后,这个项目屡次搁浅,江苏阳光又移师到宁夏石嘴山,拟斥资50亿元建设5万吨多晶硅项目。
这个项目迟迟未能落地。2024年,ST阳光锁定面值退市。江苏阳光的实控人为资本大佬陆克平,曾涉海润光伏内幕交易案,操纵四环生物、威创股份(002308)股票,现年81岁的陆克平被罚终身市场禁入。
2024年年5月7日,证监会对阳光集团涉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一案开出了2.32亿元天价罚单。
11、ST亿利:光伏治沙概念股摘牌
亿利资源集团创立于1988年,诞生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集团资产逾千亿,员工6000人,旗下的ST亿利(600277)主要搞光伏治沙和氢能治沙项目。
同时,亿利资源在光伏制造端也有布局,其与一道新能合资成立了内蒙古亿利一道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亿利一道”)。2023年11月17日,亿利一道年产4GW沙戈荒地区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
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ST亿利于2024年7月18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12、华东重机:子公司“销户”,被申请重组
华东重机(002685)也是跨界光伏大军中的生猛力量,不仅聘请光伏大拿朱治国,资深光伏人沈龙强进入管理层,还抛出投资20亿元、60亿元在徐州沛县和安徽亳州建设10GW TOPCon电池片的扩产计划,其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还于2023年11月创下26.10%的世界纪录,比晶科能源等头部厂商还厉害。
不过,华东光能遭到了现实的“毒打”,光伏业务出现亏损,萌生了退意。2024年8月5日,华东重机官宣终止投建亳州年产10GW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华东光能亳州。
4月26日,华东重机公告称,债权人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凯盈公司”)以华东光能和华东光能徐州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为由申请了预重组,滨湖法院、沛县法院受理了重组申请。
此外,华东光能和华东光能徐州还卷入诉讼争端,与知名光伏“卖铲人”捷佳伟创互诉。捷佳伟创提出20,838.25万元的诉讼索赔,华东光能徐州要求捷佳伟创赔偿经济损失30,628万元。在新建TOPCon电池基地上,华东重机及其子公司已支付了约4.11亿元的设备款。
除了因砸了真金白银陷得太深的企业之外,和邦生物、正业科技、麦迪科技、乐通股份等跨界玩家同样遭到了产业调整的当头“棒喝”,暂缓投入、项目搁浅、转让股权、终止项目成主旋律。
2024年4月20日,和邦生物宣布,暂缓对光伏硅片、光伏组件项目的投入。和邦生物通过武骏光能切入光伏组件和硅片环节,有8GW的组件扩产规划,现有2GW项目投产。硅片方面,武骏光能控股的阜兴科技有20GW N型大硅片扩产计划。
2024年11月5日,正业科技公告,将终止投资总投资50亿元年产5GW光伏组件及8GW异质结(HJT)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此项目一期1 GW光伏组件生产设备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一期剩余1GW光伏组件生产设备目前处于调试阶段。
2024年8月,麦迪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炘皓新能源100%股权出售给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绵阳市安建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安建投资”),并终止由炘皓新能源为实施主体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炘皓新能源是9GW TOPCon电池项目的实施主体。
2023年9月,乐通股份公告,公司拟投资50亿元在安吉县建设4.8GW高效HJT电池+4.8GW电池组件全自动智能产线制造项目。目前,该项目推进缓慢,未见有开工消息。
当然,有如过江之鲫的跨家玩家中,或不乏有逆袭上岸者。如果说有,那么明牌珠宝(002574)可算一个,仕净科技(301030)可算第二个。
明牌珠宝的光伏业务虽也是亏损,但这家请了刘涛做代言的珠宝厂商黄金、珠宝饰品大卖,可为光伏业务持续“输血”。同时,明牌珠宝还抱上天合光能的大腿,子公司日月光能与天合签下了58亿元的电池片供货合同。
与晶科能源关系“莫逆”的仕净科技守得云开见月明,2025年Q1业绩扭亏为盈,仍在逆势扩产。仕净科技计划投资112亿元在宣城投建24GW TOPCon电池项目,一期投资75亿元建设18GW电池。
仕净科技还联手晶科能源共同投资100亿元,拟在四川资阳建设年产20GW硅片、20GW电池项目,该项目已开工。2024年10月28日,仕净光能官微公布其计划在墨西哥建设光伏电池项目,该项目将于2025年达产。
6月3日,仕净科技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朱叶、叶小红、董仕宏共持有40,365,500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19.95%,现已质押38,780,000股,占其持股比例的96.08%,占公司总股本的19.16%。
市场大环境不好,不只跨界玩家举步维艰,包括头部的业内老玩家同样水深火热,是当下光伏产业赤裸裸的现实。据了解,近期业内一些老玩家也问题层出。
举例来说,电池片巨头润阳股份、多晶硅厂商东立光伏,老牌电池片厂商阳光中科,老牌光伏组件厂商亿晶光电,光伏组件代工新势力晶优光伏、HJT新军泉为科技也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和债务压力。
通威股份“弃购”之后,捷佳伟创、奥特维、罗博特科和高测股份联手对润阳股份债转股增资10.9亿元,即便如此,润阳仍有不少诉讼争端。
进入2025年后,东立光伏新增了32条“被执行人”信息,新增了6起作为被起诉人的开庭公告。这说明该公司上半年面临的偿债压力陡增。
阳光中科是福建泉州的一家老牌电池片厂,2024年6月宣布电池片产线停产。截至2024年底,阳光中科总资产3.98亿元,总负债6.89亿元,归属于股东净资产-2.91亿元。母公司资产负债率172.49%,合并后资产负债率173.08%。
3月31日,阳光中科公告称,经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公司拟进行破产重整。
5月26日,亿晶光电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唯之能源持有的公司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这部分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16.90%。若被司法拍卖,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
2024年,亿晶光电归母净利润亏损20.9亿元。同时,常州5GW PERC电池产线和滁州7.5GW TOPCon电池产线处于停产状态。
经过近2年的洗牌,光伏已有一部分产能被淘汰,可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环节的产能仍很充沛,其中TOPCon电池片产能超过800GW,这意味供需错配的形势仍未完全扭转。
在此形势下,光伏行业的产能出清仍将深化,残酷的血条厚度“消耗战”还将持续。老玩家发现,光伏新增装机越多,自身亏得越多。跨界者恍然梦醒,光伏远非“救世主”,而成了压倒骆驼那根稻草。
这次光伏扩产,本是趁着“双碳”良辰美景,一起看流星雨的美好情设,倒是变成各方一起出来看上帝的无奈画面。(草根光伏)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