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7月7日,“疫苗之王”科兴要分红的消息就迅速冲上了热搜,毕竟此次分红的股息竟是股价的8.5倍。
而且根据官方消息来看,科兴将进行3次分红,如果三次全部实施成功,那么总金额约合550亿元人民币,同时占到了公司储备资金的73%。
最为主要的是,如果分红成功后,科兴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公司,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竟是美国资本,而创始人,一个蹲了13年监狱,另一个只能眼睁睁看着外资把家当分走。
那么,一个曾让中国人骄傲的疫苗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被外资分掉几乎全部的家底?
这场震惊资本市场的分红计划,如同一枚精心设计的金融炮弹,在2025年4月,科兴生物宣布每股派发55美元股息,以停牌价6.47美元计算,股息率高达850%。
而这仅仅是第一轮,后续还有两轮派息计划,总额最高可达每股124美元,整体股息率超过1900%。
最为主要的是,李嘉强董事会将首笔分红日定在特别股东大会前一天,公告中明示:“反对议案者将丧失后续股息”,这种“现金换选票”策略直接把股东推向“拿钱妥协或血本无归”的抉择。
但在这场分红盛宴中,强新资本李嘉强获约49.3亿元,赛富基金拿走42.5亿元,创始人尹卫东分得25亿元,鼎晖、尚珹、维梧资本各获超23亿元。
而外资股东却成为了本场最大的受益者,日本软银(持股15%)、鼎晖投资等机构分走大部分红利。
现在在回想2001年,技术专家尹卫东与北大教授潘爱华携手创立北京科兴,前者掌握疫苗技术,后者提供资本与资源,这对“技术+资本”的黄金组合,一度创造中国疫苗行业神话。
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科兴研发的SARS灭活疫苗让其一战成名,特别是在2009年登陆纳斯达克时,尹卫东就曾动情表示:“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可当科兴计划从美股退市回归A股时,两位创始人却彻底决裂,尹卫东联合赛富基金组成买方A团,而潘爱华则是联合未名医药和强新资本组成买方B团,双方各自拉拢资本站队,为日后混战埋下伏笔。
不过半路杀出的李嘉强更是成为了关键变量,这位哈佛医学博士通过强新资本,在2013年起持续购入科兴股票,最终持股32.3%,成为隐形第一大股东,而且在潘尹之争中,他选择站队潘爱华阵营。
2018年2月,李嘉强阵营在股东会上突然发难,投票罢免尹卫东等四名董事,感到危机的尹卫东启动“毒丸计划”,那就是向盟友增发40%股份稀释对手股权。
而且在2018年4月17日,海淀区上地西路39号也发生了震惊业界的一幕,北京科兴办公楼及厂房电源被人在总配电室强行切断,而人为断电导致价值1540万元的疫苗产品报废,法院终审判决责任方赔偿损失。
但冲突仍然不断升级,潘爱华方人员强闯办公楼抢夺公章,公司文件散落一地;尹卫东方则给大门加装铁锁,阻止对方进入,这些场景已远超正常商业博弈范畴,演变为肢体对抗。
不过持续的内斗也让资本市场失去耐心,在2019年2月,纳斯达克以“治理失效”为由强制科兴生物停牌,这一停就是六年多,而股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千亿市值潜力化为泡影,无法套现。
更为讽刺的是,停牌期间恰逢新冠疫情爆发,2021年,科兴凭借“克尔来福”疫苗创下84.67亿美元净利润,超过此前五年总和的35倍,账上现金一度高达103亿美元。
但内耗早已掏空公司根基,当全球药企争相研发mRNA技术时,科兴科学家在为实验室电力供应发愁,就连甲肝疫苗市场份额,也从35%暴跌至12%,狂犬疫苗研发进度更是落后三年。
在2023年公司净亏损1亿美元,曾经日进斗金的克尔来福生产线彻底停工,更是在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裁定尹卫东2018年的“毒丸计划”无效,撤换四名董事为强新资本提名人选,而李嘉强顺势接任董事长。
为了巩固权力,新董事会就立即抛出“清仓式分红”方案,可对于三次分红后,科兴账面仅剩20-30亿美元现金。
根据财务总监私下透露:这些资金连维持基本研发管线都捉襟见肘,毕竟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1.44亿元,同比再降4.68%,公司已无主力产品接力。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2025年07月09日关于李嘉强方面回应赛富基金声称成立新董事会:新董事会成立不合法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2025年07月10日关于“疫苗之王”科兴生物九年“宫斗”没有赢家!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蓝鲸新闻2025年07月07日关于科兴生物计划进行总额最高约75亿美元“清仓式分红”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