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作为央视最著名的主持人,曾连续主持十二届央视春晚,在主持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即使倪萍后来转行跨界,也照样能做到出类拔萃。
做演员,一举拿下金鸡和华表影后;
出版的2本书,个个销量过百万;
自学画画,每幅画能拍出一百多万的高价。
但你能想象吗?
就是这样一个事事优秀的人,却是一个从小被妈妈偏心对待和嫌弃、在母亲的冷言冷语中长大的。
如今已经66岁的倪萍,近日接受一档访谈节目,回忆童年生活,她扎心地称:“母亲的爱,抹了芥末”。
母亲的偏心,给她带来的,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每次煎鸡蛋,只给哥哥吃。借着锅里的油星,煮点白菜叶子,给倪萍吃。
家里的牛奶,只有哥哥喝。喝完妈妈往罐子里倒点水,涮一涮,给倪萍喝。
家里的苹果,哥哥永远吃好的。那些烂了的、有洞的苹果,给倪萍吃。
母亲的偏心,如一根根尖利的刺,扎进她幼小的心里,即使成年,她也很难跟母亲建立起亲密感,这种痛苦的感受,一直如影随形。
多子女家庭的“偏心”问题,一直是个热点话题。
加州大学曾有一项研究发现:
65%的妈妈和70%的爸爸,都会不自觉地对某一个孩子产生偏爱。
现在的很多二胎家庭,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很多父母总会习惯地“偏心”老二,理所当然觉得老大就应该懂事,让着弟弟或妹妹。
而父母这种“偏心”。如同一把刀刃,把孩子的安全感割得支离破碎。
01二胎家庭中,新型偏心对孩子的伤害!
二胎家庭里,父母常把“大的要让小的”当作金科玉律。看似维护孩子间的和谐,却是用“出生顺序”给老大,套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儿童青少年问题的专家,曾对32个二胎家庭做过一系列深度访谈,发现:
每个二胎家庭,都没办法避免两个孩子之间的三座大山——嫉妒、分歧和冲突。
综艺节目《爱的味道》,有一对相差6岁的姐妹。
妹妹总淘气地将姐姐的课本,涂鸦成“怪兽”,姐姐气急了教训妹妹,妹妹却咧嘴大哭。
母亲听到妹妹的哭声,不问缘由就开始斥责姐姐:“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姐姐眼含泪水哭诉:“她毁了我三次作业,你们却说我小心眼!
“新型偏心”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从倪萍的身上就可见一斑。
妈妈的偏心,一直是扎在倪萍心头的一根刺。她跟母亲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疏离和排斥的。
母亲的一句:“我这两天可想你了”,能让倪萍尴尬别扭,“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那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可能需要用一生来治愈伤痕,他们要么拼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变成讨好型人格,要么在亲情中筑起高墙,和父母渐行渐远,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要知道,父母每一次不经意的指责、怪罪、批评,就像毒素一样,一点点在孩子的心底积压。日积月累之下,这些负面情绪,会逐渐吞噬孩子。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
情绪压抑,是一种非常消耗注意力等心理能源的过程。情绪压抑能使人的大脑瞬间达到饱和状态,再也没有力气和空间去做与学习有关的事。
压抑的情绪,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与大脑中的额叶发育情况有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脑神经学家,罗伯特·戴斯蒙的研究发现:
大脑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额叶皮质区的神经元,当这些神经元一起释放信号时,就会由于共振而形成信号上下波动类似于正弦曲线一样的伽马波,这时人就可以主动选择注意力的方向。
大脑中的注意力回路由前额叶皮质与顶叶皮质等大脑区域构成,要保持专注力,前额皮层的活跃程度非常关键。前额叶皮质活跃不足的话,专注力容易受到外在刺激的摆布,孩子很容易分心走神,疲于应接一个又一个刺激。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就得提高前额叶皮质与顶叶皮质的活跃水平。
提升孩子的专注度,可以从训练孩子前额叶皮层进行入手。脑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应用神经反馈的可靠技术,多用于训练专注力不足的大脑。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充分遵循了大脑运作的神经机制。能做到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孩子的大脑,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前的链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
02二胎家庭,父母该如何做到平衡?
抚养两个孩子,是一门技术活,很考验为人父母的智慧。
二胎家庭,父母如果处理不好,不仅造成大宝心理上的不平衡,还会导致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
01父母不当裁判,退出孩子的纷争
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很多父母会忍不住,插手介入,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听取双方的陈述,判断谁对谁错,做出看似“公平”的裁定。
正如戴维·弗罗斯特曾说的:
“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家长;但当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
无论父母判定谁输谁赢,被判输的那个孩子,依然会觉得不公平,觉得父母偏心。
比较好的办法:退出孩子之间的纷争,不当“裁判”,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不偏不倚,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完整且独立的情感账户,相信孩子之间的争宠、嫉妒和攻击,就会减少很多。
02适当给老大一些小特权
很多二胎家庭,当老二出生后,老大常常是被忽视的那个,父母的关注焦点都在老二身上,老大的心理自然难以平衡。
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劳拉·玛卡姆博士在《平和式教养法》中强调:
“要加强孩子之间的互动,让老大在家里感觉像“超级英雄”。
生活细节上满足老大的权威感,他会感觉自己被重视,而内心充满能量,反而会主动照顾兄弟姊妹。
03游戏化的思维,引导孩子合作
教育专家简尼尔森博士曾说:
“要让孩子停止打架和攀比,需要家庭创造“合作”氛围,不是竞争氛围。”
学会合作,是二胎家庭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父母不妨,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合作项目”。
比如做家务时,老大从洗衣机里拿衣服,老二负责晾晒,让他们体验共同做好一件事的喜悦。
孩子尝到了“合作甜头”,会有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用游戏化的思维,引导孩子合作。
一位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有次,她买了一袋巧克力,每个巧克力的形状都不一样。
如果让两个孩子自己选,大概率会看上同一颗。如果她来分的话,两哥孩子又都不满意。
她灵机一动告诉孩子:“我手上有一袋魔法巧克力,但要闭眼选,抓到哪个就是哪个。”
两个孩子都觉得很有趣,不再去纠结对方抓到的是不是“更好”。
游戏化的思维,就会棘手的育儿难题变成课题,让孩子在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