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经济”为何惹人爱

从北京冬奥会“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到甘肃博物馆的“现煮麻辣烫”玩偶,再到风靡全球的“潮玩之王”泡泡玛特,近年来,自带萌感的“可爱”产品频频出圈,掀起了一波波消费热潮,推动了“可爱经济”的蓬勃发展。

甘肃省博物馆毛绒文创“麻辣烫”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可爱经济”相关笔记互动量超5亿次,“可爱”正在俘获越来越多人的心。那么,“可爱经济”为何能强势突围,又该如何延续生命力?

“可爱经济”,也称为萌经济,是依托“可爱”文化氛围催生的经济形态。生产者通过设计生产可爱萌动风格的商品,以“可爱”作为核心卖点吸引消费。“可爱经济”并非新生事物,在成为网络热词之前,为“可爱”付费的行为早已长期存在于儿童消费市场,从卡通玩具到童装印花,“可爱”一直被视作儿童市场的专属特征。

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可爱”不再是孩子的专属,逐渐渗透至文创、社交媒体、食品等诸多领域,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可爱”:挂在包上的毛绒玩偶、与卡通动漫联名的咖啡、聊天框里的萌系表情包、办公桌上的趣味摆件、博物馆里的毛绒文创等。消费主力军从儿童扩展至全年龄层,“90后”“00后”的年轻人消费占比超70%,银发群体也加入其中,成为萌宠行业的“消费大户”,形成了跨代际的“可爱共同体”。

毛绒文创“吴王夫差剑”

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小可爱”也能托起“大经济”,多个“可爱赛道”的品牌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泡泡玛特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约170%,旗下IP“LABUBU”“身价”飙升,成为国际潮流“硬通货”;高端玩具品牌jellycat新品屡现“秒空”盛况;库迪咖啡与《哪吒2》联名饮品及周边,上线首日销量就突破100万杯;2024年宠物用品线上销售额超500亿元......作为充满活力的消费新形态,“可爱经济”正在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新支点。

“可爱经济”的魅力何在,为何越来越多人乐于为此买单?

颜值当道,“可爱即正义”。“可爱经济”的产品大多具备“毛绒绒、软绵绵、萌萌哒”的童趣元素,造型通常采用圆润、小巧、无棱角的柔和设计,色调方面通常使用粉色、浅蓝色、米黄色等柔和色系,具有视觉上的舒适感和美感,精准触达人类偏爱“幼态特征”的生物本能,完美契合现代人对“小美学”的审美追求。因此,消费者更容易“沦陷”于各类可爱事物。调查显示,礼品店里“可爱系”产品区域是消费者驻足时长最久的区域,也是从心动到行动转化率最高的区域。

情绪拉满,“快乐即追求”。当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孤独焦虑感使人们渴望情绪补偿,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可爱”元素独具亲和力和治愈感,能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抚慰心灵、唤起童真愉悦感,是一种低成本的情绪“舒缓剂”。比如,“给你打气”的黄芪玩偶挂件,承载的寓意瞬间补满了打工人的精气神;“毛孩子”萌宠的温馨陪伴,给独居人士带来了精神慰藉;有着“不确定性”魅力的盲盒,满足了消费者的期待感和惊喜感等。在“快乐至上”的消费时代,可爱经济正成为治愈现代人精神内耗的“良方”。

毛绒文创

图片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文化热潮,“华流即顶流”。可爱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消费潮流,更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方式。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了起来,也“活”了起来,有了“可爱”加持的各类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轻松有趣的姿态走进人们视野,也让更多人爱上了那些曾被忽略了的美好。比如近期出圈的毛绒类文创产品,陕西的“绒馍馍”、甘肃的“麻辣烫”、江苏的吴王夫差“胖宝剑”、北京的“古建筑守护神”...这些产品巧妙融合了可爱与传统,开辟了文化讲述新视角、新方式,使文化符号跃升为消费符号,既激发了购买力,更增强了文化自信。

可爱经济“盛景”之下,卖点过于表面、产品设计雷同等隐忧也不断出现。如何让“可爱经济”不止于一时风潮,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筑牢“硬核品质”。近期,“七成捏捏乐玩具化学物质超标”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暴露出了行业品质管控方面存在的短板。品质是产业的生命线,生产厂商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性能,比如采用食品级硅胶替代劣质塑化剂,为保基业常青,要将全链条品控融入生产过程。同时,要紧跟瞬息万变的消费需求,内容设计上深挖情感共鸣点,产品塑造上强化差异独特性,营销推广上注重沉浸式体验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推出更多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暖”的高品质产品。

注入“文化灵魂”。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产品,往往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借鉴“老祖宗的审美”,如传统图案、色彩、材质等,将其融入“可爱经济”的产品设计中;巧妙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如生肖、节庆、故事等,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可爱产品;与地方文化、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系列产品等,为“可爱”赋予更深沉的人文情怀。

解锁“跨界潜能”。发展“可爱+”模式,将可爱元素融合到更多的领域和行业中,创造全新体验价值。比如,“可爱+健康”,针对银发群体设计操作简易的交互型电子萌宠,集成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适老功能;“可爱+科技”,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打造虚拟偶像互动、萌系角色线下场景应用沉浸式体验,塑造“有趣的灵魂”;“可爱+共创”,邀请消费者参与产品创作,为产品持续注入新鲜“可爱因子”等。通过打破行业壁垒,拓展应用场景,“可爱+”有望开辟新赛道,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毛绒玩偶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

当“可爱”褪去浮于表面的萌态,升华为一种联结情感、传承文化、驱动商业的力量时,“可爱经济”方能持续释放历久弥新的“萌”动力,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

文 | 胡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时尚   可爱   经济   产品   毛绒   文化   吴王   玩偶   传统文化   消费者   麻辣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