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口红线告急!出生率再创新低,中国如何破解生育困局?

专家警告中国人口即将跌破14亿历史大关,给钱不都生的“婴儿荒”急需破局。

在今年6月份发表的《再论中国人口往何处去?》文章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随着新生人口规模逐年下降,我国总人口将在2027年、2039年、2047年连续跌破14亿、13亿、12亿关口。

一些“新生儿指标”数据可以有效验证专家的人口下降预警。

上半年多家母婴行业上市公司财报利空,某国产奶粉龙头股销量下滑超6%,另一家主营纸尿裤、奶瓶等母婴用品的上市公司新增会员还不到2024年的三分之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福建等六省份的卡介苗采购量也明显减少。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呢?

一、总和生育率的真相

国际上常用总和生育率(TFR)来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出生率健康水平。

理论上只有当TFR超过2,也就是说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超过两个孩子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人口发展才能兴旺发达。虽然我国是从2022年才开始出现21世纪以来首次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但其实我国的TFR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就已降至1.22。

这种远低于正常人口发展水平的TFR,显然与过分严格的计划生育国策有关。在“多生一胎,扒房牵牛,只生一孩,全家光荣”的影响下,我国TFR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下跌,只用大约10年就跌破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的数据,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前一年)我国TFR竟然还不到1.05!

总和生育率的真相充分说明:我国的人口负增长完全是顶层设计的必然趋势。比如,李迅雷专家提到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婚育率下降”,就和计划生育有必然联系。

我国90后的性别比高达110.06(女 = 100),比80后高出大约8个点,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明显加强。

那些既需要靠孩子顶门立户,又不能多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只能不惜一切代价生男孩。虽然计划生育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它造成的数千万过剩男性人口将会长期影响人口发展。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全面放开二胎、三胎以及育儿补贴等多项利好政策实施多年以后,“报复性生育”的情况至今没有出现。

2024年我国官方公布的TFR只有1.09,只比2015年提高大约0.04个点。

二、“生不起”的事实

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生育补贴一项比一项给力,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孩1万元,两孩5万元,三孩10万元”育儿补贴,就获得了不少已婚已育家庭的点赞。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未婚或者已婚未育的朋友来说,为了享受补贴政策生孩子明显不划算。

首先,“天价彩礼”从源头上遏制住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虽然国家已经从法律层面禁止索要彩礼,但是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彩礼成本依然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拦路虎”。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天价彩礼”省份的网友来说,婚后返贫绝不是开玩笑。

其次,过高的住房成本也让生育率难以提高。别看网上有关“楼市寒冬”的说法一大堆,今年前10个月的全国新房成交均价依然高达每平方米9588元。

对于绝大多数月薪三五千元的普通工薪族来说,全款买房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活中很多已婚未育的朋友,都是因为房贷压力过大被迫接受“丁克”生活。

最后,离谱的培养成本也让很多家庭不敢多生孩子。

老一辈人的生儿育女简单来说就是“给口吃的就行”,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迫使家长从幼儿园开始狠抓孩子教育,有的父母甚至直到孩子研究生毕业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考公培养成本。

虽然说“一个孩子上百万”的富养确实有点夸张,但是普通工薪族想高质量培养两个孩子相当不易。

短期内快速提高总和生育率(TFR)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们在继续加大生育补贴力度的同时,必须做好经济转型的准备。

三、人口红利的未来

很多国家都存在经济增速和生育率反向发展的现象,比如亚太地区的三个发达经济体日本、韩国、新加坡2024年总和生育率(TFR)都低于2。

要知道新加坡绝对算得上是“高福利养懒人”的代表,然而这个华人占比超七成的发达国家,2024年TFR竟然只有0.97。

那些鼓吹“中国人不多生孩子就完了”的专家,只不过是想继续走依赖廉价劳动力发展的“人口红利经济”老路,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标。在人口负增长已经长期趋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尽快转向“人才红利”型发展。

第一,提高新质生产力占比。服装鞋帽、电子组装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迟早会转向越南等新兴人口红利经济体,只有提高芯片、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占中国制造业的比例,我们才能在人口减少、劳动力成本升高的同时,保障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不断加强。

第二,提高全民高等教育水平。那些说“大学生满大街都是”的网友,显然不知道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刚超过21%,对比38个经合组织成员国超过30%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差距明显。

现在很多地方还在严格执行“中考50%”分流政策,那些还没成年就被迫去职高学技术的孩子,显然很难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负增长并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坏事,只要中国经济顺利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有没有14亿人都不影响我们实现“复兴梦”。

结语

稳住中国经济大局并不一定要靠廉价劳动力,看看新日韩等亚太发达经济体的榜样,我们就不必为人口负增长发愁。

加大生育补贴的目的绝不是回到过去那种人口红利经济的低端发展模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绝不能变。

那么,你觉得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死守14亿人口的红利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参考资料:

1.《经济学家李迅雷:再论中国人口往何处去?》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619A09MMV00

2.《卡介苗数据揭示出生人口骤降20%:深度解析人口危机》

https://www.tianjindaily.com.cn/ent/12102.html

3.《龙年催生效应减弱,新加坡去年生育率0.97,仍在0.97历史低点》

https://www.52hrtt.com/ar/n/w/info/A174072462799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育儿   出生率   困局   新低   红线   中国   人口   生育率   红利   我国   彩礼   总和   中国经济   孩子   计划生育   劳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