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五一假期结束,各地医院迎来“假期综合征”就诊高峰,从急性肠胃炎到虫咬皮炎,从手足口病到蚊媒传染病,健康风险暗藏于假期的欢乐背后。结合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最新提示及权威数据,本文梳理近期五大健康热点问题,助你科学防护,远离健康隐患。“开心过假期的同时,有些健康“雷区”千万别踩 - 教科卫要闻 - 新湖南”
典型问题
防护建议
2.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6小时核心睡眠,午间小憩20分钟恢复精力。
3. 适度运动:推荐假期后逐渐恢复运动,如快走、瑜伽,帮助调整代谢。
现状与症状
科学防控
1. 接种疫苗:EV71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2. 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儿童餐具、玩具,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区域。
3. 避免聚集:减少儿童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需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
风险背景
五一假期跨境出游增多,东南亚等地登革热进入高峰,国内蚊虫活跃度攀升,输入性病例风险增加。
防护要点
1. 物理防蚊: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黄昏时段尽量减少外出。
2. 环境治理:清除家中积水,水生植物容器每5-7天换水,轮胎可投放双硫磷灭蚊幼。
3. 旅行提示:前往疫区前备好防蚊药物,归国后若发热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泉州市疾控中心2025年5月份健康提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典型案例
野生蘑菇中毒:误食毒蘑菇可致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气温升高加速食物腐败,引发呕吐、腹泻。
安全建议
1. 三不原则:不采、不买、不食陌生野生植物和菌类。
2. 生熟分开:加工食材时避免交叉污染,食物需彻底煮熟。
3. 应急处理:中毒后保留剩余食物样本送检,并立即就医。
常见问题
情绪性进食:压力导致暴饮暴食,加剧肥胖和代谢疾病。
慢性病复发:作息紊乱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干预措施
1. 心理调适:通过运动、倾诉缓解压力,避免依赖食物减压。
2. 健康监测:慢性病患者假期后需复查指标,调整用药。
3. 疫苗接种: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应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结语:健康是“1”,其余是“0”
五一假期后的健康防护需从细节入手,如勤洗手、科学膳食、规律运动等“小事”,实为抵御疾病的“大事”。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包含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国家卫健委提出的“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骨骼、口腔)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策略。
【白银区疾控】2025年5月健康信息提示!
行动倡议:转发本文,提醒身边人关注健康风险。你的每一次分享,都可能避免一场疾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各省市疾控健康提示。
(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5月4日,健康防护措施请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调整)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