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教育报记者许殊镌 文/图
孩子们悄悄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
暂时忘记自己学生的身份
去成为另一个人
这个人,可能是
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也可能是
造出中国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工程师
他们的任务
就是把这些人一生中最闪光的故事
在舞台上“还原”出来
这个任务叫“红领巾剧场”
▼▼
9月25日上午,福州科技馆的舞台灯光为一群“儿童演员”亮起。来自晋安区十所中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化身科学巨匠,褪去平日的稚气,一个个坚定的身影,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重新揭开,完成了一场与先辈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2025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今年科普月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为迎接全国首个科普月,当天,由福州市晋安区科协、区教育局与福州科技馆联合主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点亮强国梦想”中小学主题情景剧决赛在福州科技馆举行。
科普实践“走新”更“走心”
本次情景剧比赛是一场“走新”更“走心”的科普实践,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条让科学家精神可感、可触、可共鸣的路径。
“就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去!”铿锵有力的喊声从胸腔中冲出,那一刻,在场的观众与台上的孩子达到了心灵共振,共同感受先辈的决心。
每一个演出都将孩子们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讲述者。为了演好角色,他们需要去查阅资料、理解科学家当时的困境与抉择,这个过程拉近了他们与科学家的距离。这是一次深刻的“价值引领”,它用最生动的方式,回答了孩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的疑问。
孩子们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制碱法”,而是侯德榜面对技术封锁时紧锁的眉头和最终成功的喜悦;了解的不再是晦涩的“射电望远镜”,而是王绶琯那句“中国人有志气”背后沉甸甸的家国担当。科学因此变得有温度、有故事。
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夜空中最亮的星》
福州市鼓山新区小学《摘星的人》
福州市象峰学校《经纬间的灯火》
福州市金城小学《寸草向春晖》
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向海图强 砺舰赴深蓝》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实验小学《“碱”证!榕城赤子爱国情》
福州第七中学主题校区《侯德榜爷爷的制碱故事》
福州市象峰学校二部《科普战士高士其》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真菌之光——庄文颖院士》
福州第三十二中学《破浪》
“希望将来成为‘摘星’的人”
一次比赛带来的触动比想象要大。
台下,小演员们在后台反复默念着一句台词的表情,小观众看到关键处不自觉攥紧的拳头,以及落幕时那些充满敬意的眼神、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活动的真正感染力。
鼓山新区小学学生王灏宇跟妈妈分享了这次的心路历程。
“最初陪孩子参与情景剧《摘星的人》排练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校园活动。” 王灏宇妈妈对记者说,“直到演出结束后,他攥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妈妈,我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力量,原来科学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真的会为了国家的梦想,拼尽全力的人’,我才忽然意识到,这场演出正在悄悄重塑他对‘梦想’的认知。”
对于饰演中年黄春平的王灏宇同学来说,这段经历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他在赛后兴奋地表示:“黄爷爷和航天叔叔阿姨们用坚持、勇敢和热爱,真的把‘星星’摘到了我们国家!特别是在最后一幕中,听到黄爷爷给我们录制的寄语,我感觉自己充满了能量,我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摘星的人’!”
正如王灏宇妈妈所感慨的:“这场演出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种下了‘向上、向实、向国’的信念。也让我明白:比起说教,让孩子亲身‘走进’科学家的故事,才是传递精神最有力的方式。”
体验式教育胜过千言万语
据悉,“红领巾剧场”是晋安区教育系统为各中小学搭建的大思政教育重要阵地,也是少先队工作的品牌项目。
从“致敬先锋榜样”,到“致敬福建少年英雄”,再到“致敬福州籍科学家”,“红领巾剧场”历届赛事始终关注地域资源优势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原创主题情景剧为载体,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沉浸式体验为形式,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在创编与演绎中不断强化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红领巾剧场”的特色在于它实现了“寓教于剧”的升华。这堂“大思政课”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让孩子们在亲身演绎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内化于心。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其效果远胜于千言万语的说教。
舞台落幕
但精神的接力永不停歇
当科学家故事由少年亲身演绎
那份家国情怀与科学梦想的种子
已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未来
这颗种子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支撑他们奔赴
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编辑:罗菊熙
审核:郑武平 林密
来源:海峡教育报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