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食博主“乌啦啦”在贵阳街头探访了一家不起眼的辣子鸡小店,一条视频瞬间引爆网络。随之而来的是,游客纷至沓来,老板炒到手软,排队打包成了日常风景。
贵州之美,在于壮丽山河,更藏于人间烟火。一草一木孕育风味,一汤一味皆有故事。酸汤鱼,鲜美开胃;丝娃娃,清爽可口;安顺裹卷、铜仁社饭、大方豆干……一道道美味,不只辣得过瘾、酸得开怀,更是土地的记忆、乡愁的回响。
社交媒体的几何型传播,能让一口美味迅速出圈,但是只有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才能避免昙花一现。当前,贵州各地正用一锅酸汤、一碟辣椒、一碗牛肉粉,书写“美食+文旅”的新文章。
跟着舌尖去旅行,背后是对地道风味的追求,对当地生活方式与市井温度的向往。万峰林下的蛋炒饭一条街是独特的风景线,贵阳青云市集、安顺顾府街、遵义捞沙巷等老街区汇聚着大量地道风味,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从网红到“长红”,势必要跳出流量依赖,走向价值沉淀。不仅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匠心独运的传统技法、岁月积淀的文化底蕴等,还需要在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以及商业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推动标准制定与品牌升级;安顺“小吃出圈”计划启动,助力地方特色走向全国餐桌……都是让美食从“一时红”走向到“一直红”的战略布局。
贵州味道,有实力出圈,也正乘势而上。我们需要在原料体系建设、产业链构建、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练好内功,把“好味道”做成“好品牌”,让街头小吃成为国民新宠,进而转化为城市新名片。我们也期待更多五湖四海的寻味者,循着香味而来,在美食中阅读贵州的山河与人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胡卡妮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