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雯荣
距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以下简称“食博会”)启幕仅剩7天。在龙海博览园区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展馆灯光和空调的最后调试,空气里弥漫着忙碌与期待的气息。这场即将上演的“美味之约”,背后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与集体智慧的交响——顶层设计的蓝图、要素保障的支撑、企业主体的活力,共同奏响龙海食品产业迈向新高度的序曲。
“‘办展为企,助企发展’是我们一贯的宗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对记者说,“食品产业是龙海的传统支柱产业与富民产业,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食博会打造成撬动食品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支点,让‘龙海味道’真正成为全球消费者舌尖上的记忆点。”
在龙海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棋局中,食博会早已不局限于传统展销,而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器、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从‘卖产品’到‘树品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龙海区区长陈艺章在筹备会上强调,“食博会是龙海递给世界的一张‘鲜味名片’,更是驱动千亿产业集群向多领域拓展的核心引擎。”这份雄心,正通过一个具象目标落地生根:构建龙海食博园的产业生态圈。
走进卡尔顿(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化透明工厂,董事长黄秋平正带客户参观全自动生产线:“食博会不只是接订单的展台,更是向全球伙伴展示中国智造的窗口。”这家连续6年参展的企业,今年将首发多款创新产品。
在龙海,企业角色正发生深刻转变。“参展商也是主人翁。”福建全家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美展表示,“来的都是贵客,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履行‘东道主’的使命。”这种主人翁精神正蔓延成势——20余家企业自发组建“食博志愿服务团”,提供多语种导览、商务对接等公益服务。
食博会的聚光灯即将亮起,一场无声的保障战役早已在幕后打响。从“舌尖安全”到网络通畅,从电力满格到交通动脉,从国门通关到应急守护——市场监管、电网电力、消防、海关、交警、志愿者等关键部门与群体,正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展会全链条、全时空的“精密保障网”,确保这场千亿级产业盛会安全、高效、精彩。
夜幕降临,博览园周边亮起“美味漳州 香约龙海”的标语。不远处,海澄镇埭美古村的红砖厝里,村民正赶制手工糯米糍,这些承载乡愁的味道,如今已由现代化工厂生产,即将通过食博会走向世界。
回望这场“共舞”,成果丰硕:前5届食博会吸引投资近600亿元,助力一些食品企业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2024年,龙海食品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龙海人看得更远——
“食博会只是载体。”叶毓表示,“我们要以展促产、以产兴城,让食品产业成为龙海人骄傲的资本。”当全球客商7月汇聚于此,他们不仅将品尝到山海馈赠的美味,更将触摸到一座食品名城跳动的产业脉搏——这里凝聚着政府的远见、部门的担当、企业的热忱,以及无数普通人用匠心守护的“味觉信仰”。
这场关于美味的交响乐章正渐入高潮。而龙海的答案很清晰:没有休止符。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09日01版)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