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三家G-SIBs——汇丰、巴克莱与渣打银行,正处于监管和市场风暴的核心。继2023年瑞士信贷AT1债券全额减记引发全球关注后,英国银行业的金融债条款和减记、转股风险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
随着英国脱欧后监管体系的本地化改革不断推进,大型银行的资本工具和金融债条款迎来深刻变化,投资者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日俱增。
根据英国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报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英国政府为稳定金融系统,动用高达1370亿英镑公共资金救助本土银行。这一创纪录的干预措施引发了纳税人争议,也促使英国在2009年出台《银行法》,确立了以“内部纾困”为核心的银行处置机制。
非财政救助成为新常态,银行破产不再首先依靠政府兜底,而是通过资本工具和金融债的减记、转股等方式,由投资者承担风险。
新机制的核心在于,当银行出现经营危机时,优先通过内部纾困等市场化手段化解风险。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局(PRA)和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共同参与银行处置与监管,确保处置方案既能保护金融稳定,又能强化银行自身约束力。
2023年,瑞士信贷爆发流动性危机,其所发行的AT1债券在股东权益尚未归零前被全额减记,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黑天鹅。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市场对资本工具条款的认知,也令英国等主要金融中心的监管条款被重新审视。
目前,英国三家G-SIBs的AT1债券几乎全部由顶层控股公司发行,累计38只,规模庞大。条款普遍设有高于国际标准的减记触发阈值——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低于7%时,AT1将自动减记或转股,显著高于国际通行的5.125%。英国监管机构鼓励银行提高风险防线,但也意味着一旦遭遇极端风险事件,投资者可能面临大额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AT1债的利息支付具有酌情权,银行有权在获得监管批准后暂停利息发放且无需累积补偿,极大提高了投资的不确定性。业内普遍认为,瑞信事件的影响仍在持续,英国AT1债券条款的设计和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议题。
英国脱欧后,监管当局在原有欧盟资本要求条例(CRR)基础上,继续强化MREL(最小自有资金和合格负债要求)/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规则。大银行不仅要满足自身资本充足率,还需配置充足的可损失吸收金融工具,确保在危机时刻能顺利实施内部纾困。
根据官方数据,英国G-SIBs存量MREL/TLAC相关债券余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控股公司发行的优先无担保债券,成为外部损失吸收的重要工具。
这类债券条款通常允许发行人在特定情形下(如税务变更、资本资格丧失)提前赎回,而投资者回售权仅在部分工具中出现。相比之下,子公司发行的优先无担保债券则多为集团内部风险管理使用,不纳入MREL/TLAC范围。
监管要求,所有符合MREL/TLAC要求的工具必须具备明确的损失吸收功能,并随时接受英格兰银行处置机制约束。投资者在分析相关债券时,必须详细审查条款,区分是否为MREL/TLAC工具,判断其在极端情形下的减记或转股风险。
一场银行风险事件的发生,首先由普通股吸收损失,随后依次为AT1、T2资本工具、满足MREL/TLAC要求的次级和优先无担保债券,以及其他内部纾困负债。英国监管规则明确界定“排除负债”,如FSCS保障存款、有担保负债、员工薪酬等,不参与减记转股。
在实际操作中,子公司如发生风险,先用本地资本工具吸收损失,若不足则通过内部MREL/TLAC向控股公司传导,最终可能波及母公司层面的资本工具和金融债。极端情况下,整个集团的多级资本工具、无担保债券都可能被迫减记或转股。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